明时出处系遭逢,投足山林长物同。
疏食每留佳客坐,缊袍自爱野人从。
开园橡栗群狙喜,满屋诗书五鬼穷。
犹有短琴随白首,兴来一曲鼓松风。
明时出处系遭逢,投足山林长物同。
疏食每留佳客坐,缊袍自爱野人从。
开园橡栗群狙喜,满屋诗书五鬼穷。
犹有短琴随白首,兴来一曲鼓松风。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次韵答刘用贞(其三)》。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明时际遇中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坚守。首句“明时出处系遭逢”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微妙态度,认为自己的命运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接着,“投足山林长物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选择。
“疏食每留佳客坐,缊袍自爱野人从”描绘了诗人热情待客,即使生活简朴,也乐于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度时光。他珍视书籍,满屋诗书象征着他的学识和精神追求,而“五鬼穷”则以幽默的方式形容书籍之多,也暗示了他对知识的热爱。
最后两句“犹有短琴随白首,兴来一曲鼓松风”展现了诗人老年的闲适生活,即使头发斑白,仍有短琴相伴,每当兴致来时,便弹奏一曲,让松风为之伴奏,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热爱学问的品格,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似闲有俸钱,似仕无簿书。
似长免事任,似属非走趋。
病能加餐饭,老与酒不疏。
婆娑东湖上,幽旷足自娱。
时时唤客醉,小阁临红蕖。
钓鱼斫银丝,擘荔见玉肤。
檀槽列四十,遗声传故都。
岂惟豪两川,自足誇东吴。
但恨诗不进,榛荒失耘锄。
何当扫纤艳,杰作追黄初。
今日拆汝书,一读眼为明。
知汝即日归,明当遣舟迎。
想汝片帆东,翩若飞鸿征。
薄暮过梅市,咿讴双橹声。
到家亦尚早,城楼初发更。
草草一尊酒,为汝手自倾。
夜分不能寐,顿忘衰病婴。
岂惟病良已,白头黑丝生。
暂别亦不恶,益重父子情。
自今日相守,北窗同短檠。
六经焰久伏,百氏方纵横。
世俗摈孤学,未易口舌争。
此责在学者,草莱勿自轻。
汝壮父未死,相勉在力行。
衰病作书祟,常恨无新功。
兔瓯供茗粥,睡思一洗空。
郊居近城闉,漏鼓传鼕鼕。
缃帙开烂漫,牙签纷叠重。
朱黄参笔墨,照映灯花红。
鲁壁汲冢秘,天遣慰困穷。
衮衣窥藻火,宗庙听笙镛。
端居得至乐,生世岂不逢。
藜羹冷未啜,短褐忘严冬。
拜手谢造物,不须黑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