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站在岳阳城下的一座高楼上,俯瞰着奔腾的水流和远处连绵的春色。诗中通过“独上危楼倚曲栏”表达了诗人孤独登高望远的情怀,而“春岸绿时连梦泽”则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既有季节感,又有幻想性。
“夕波红处近长安”一句,通过晚霞与古都长安的联系,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空间感。这里的“夕波”指的是傍晚时分水面的波光,而“长安”虽是唐代都城,但在此处更多地表达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接下来的两句“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则描写了猿猴攀缘于树木间发出悲鸣,以及大雁点点穿越湖面、渡过长河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传达出一种自然界中的艰辛与挑战。
最后两句“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表明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景,只有通过绘画才能将其定格,而这种艺术享受是需要在豪华的厅堂中,与尊贵的人士共同欣赏的。这两句既强调了诗人对此景色的赞美,也反映出了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同时也透露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些侧面。
燕影穿帘,莺声选树,兰闺倦对芳春。
长吟短咏握管,空拟清真。
好把低颦浅笑,几回著意巧翻新。
看湖上,淡妆浓抹,羞煞文君。
梅魂清,鹤梦杳,正寸心千转,暗逐征轮。
重重幕外,飞来野马成尘。
折得一枝幽艳,和香黏露粉朱匀。
筠屏倚,怎样描出,似醉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