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无数夕阳多,溪上行人发棹歌。
翻忆旧游江畔路,几回清梦落鸥波。
青山无数夕阳多,溪上行人发棹歌。
翻忆旧游江畔路,几回清梦落鸥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青山无数夕阳多”,以“无数”修饰“青山”,不仅展现了山峦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夕阳的辉煌。夕阳的“多”字,既是对夕阳美景的赞叹,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次句“溪上行人发棹歌”,将画面聚焦于溪流之上,行人在归途中唱起悠扬的棹歌,这歌声与溪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动人的旋律。这一场景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日常,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人文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后两句“翻忆旧游江畔路,几回清梦落鸥波”,则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深远的情感世界。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江边漫步的日子,那些清新的梦境仿佛落在了鸥鸟的波浪之上,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种情感的流转,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期待,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
综观全诗,郑用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晚渡图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活哲思的深刻理解。
义熙老人羲上人,一生嗜酒见天真。
山中今日新酒熟,漉酒不知头上巾。
酒醒乱发吹骚屑,架上乌纱洗糟糵。
客来忽怪头不冠,巾冠岂为我辈设。
故人设具在道南,老人一笑猩猩贪。
东林法师非酒社,攒眉入社吾何堪。
家贫不食檀公肉,肯食刘家天子禄。
颓然径醉卧坦腹,笑尔阿弘来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