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学康成后,朝廷复有人。
诗书奏旒扆,轨物锡朱银。
气象生台阁,光华动搢绅。
幽途应不憾,朋友自沾巾。
礼学康成后,朝廷复有人。
诗书奏旒扆,轨物锡朱银。
气象生台阁,光华动搢绅。
幽途应不憾,朋友自沾巾。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文人学者对知识与学问的尊崇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间相互砥砺、共同进步之情谊的赞美。首先,“礼学康成后,朝廷复有人”表达了对恢复正常学术活动后的喜悦以及对人才辈出的期待。
接着,“诗书奏旒扆,轨物锡朱银”则具体描绘了学问之美好,通过“诗书”这一文化载体传递着古人智慧与情感,而“奏旒扆”等物象征着高贵和尊荣。"轨物锡朱银"则是对这些文化成就的具体描述,用以金银装饰的车轴比喻学问之光辉。
诗中,“气象生台阁,光华动搢绅”进一步渲染了知识的高贵与光彩,"气象"指的是学术文化所散发出的气质,而“台阁”则是对高大建筑的比喻,形容学问之宏伟;"光华动搢绅"则强调了学问的照耀和美好。
最后,“幽途应不憾,朋友自沾巾”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交流与友情的珍视。"幽途"指的是隐蔽或未被发现的道理,而“应不憾”则是说这些深奥的学问应当被发掘和理解;"朋友自沾巾"则意味着朋友间通过互相学习而共同进步,如同沾取对方的智慧。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学问的尊重与追求,以及知识交流中友情的重要性。
祖道无修,真常妙用,悟来表里相通。
灵光现处,照见杳冥中。
晃耀清虚浩大,无遮障、拍塞冲融。
希夷甫,从来面目,返本复归空。真空。
明皎洁,唯然旷大,难测难穷。
一天吾道,寂湛出凡笼。
妙化方生正祖,通元首、返本归宗。
超三界,移神脱壳,物外显阳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