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官何处,湖流一舸通。
汀洲蘋影外,城郭水光中。
夜泛苕溪月,春吟箬下风。
若逢陈太守,为报各衰翁。
之子官何处,湖流一舸通。
汀洲蘋影外,城郭水光中。
夜泛苕溪月,春吟箬下风。
若逢陈太守,为报各衰翁。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送归安丞》。诗中描绘了友人归去的情景,以湖流和小舟为背景,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淡泊的画面。"之子官何处"表达了对友人职务的关心,而"湖流一舸通"则暗示了友人的离去路径。接下来,诗人通过"汀洲蘋影外,城郭水光中"描绘了友人乘舟远行时的湖光山色,显得意境优美。
"夜泛苕溪月"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在夜晚乘船的情景,月光与流水相映,增添了诗意。"春吟箬下风"则将友人的归途想象得更加生动,仿佛他在春风中吟咏,充满诗意。最后,诗人以"若逢陈太守,为报各衰翁"收尾,表达了对友人如遇到当地官员陈太守时,转达自己对彼此老友的问候和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想象友人的旅途,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思念之情。
秋飙短褐。渐远近千岩,寒催落叶。
满眼烟凝暮紫,斧斤时节。
丁丁溪径云重叠,早看星、晚肩明月。
青泥充腹,石泉消渴,山风吹发。四时景、自然罗列。
桃开霞艳,枫丹霜烈。逢着仙人对局,偶然争劫。
薪蒸暂傍松间歇,把斧柯、回头频阅。
莫教烂却,都迷尘世,求归不迭。
木末亭边,听山鬼、啾啾宵哭。
阳九厄、衣冠道尽,伤哉臣仆!
七国肯因晃错解,先生祸比温舒酷。
讶当年、碧血溅蘼芜,今无绿。
鱼服泣,君主逐,瓜蔓杀,门生族。
叹诗书种绝,何人能续?
简牍空馀南史恨,松杉已见长陵秃。
酹荒祠、灯火尚青荧,金瓯覆。
若为留得残春,千金一刻从天买。
殷勤酒盏,缠绵词笔,客何为者。
如此平原,余霞犹绮,碧云无罅。
忍茫茫坐对,百端交集,伤心语,春归也。
春去春重来也。更料理、燕娇莺姹。
定应不是,灯明酒酽,今年今夜。
户外桃花,能经几度,随风开谢。
叹流光如驶,笼樱斸笋,又清和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