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江山。斜阳外,鸣蛩如诉寒烟。
雁来时候,犹剩几树寒蝉。
遥想有人频侧耳,无言悄立晚凉天。蓦凄然。
谁将此景,移汝灯前。
我亦悲秋能赋,把年年旧稿,写上蛮笺。
读向临风,此中多少缠绵。
化作商声万叠,应飞绕、高梧疏柳边。
君听取,怕萧萧瑟瑟,瘦了吟肩。
大好江山。斜阳外,鸣蛩如诉寒烟。
雁来时候,犹剩几树寒蝉。
遥想有人频侧耳,无言悄立晚凉天。蓦凄然。
谁将此景,移汝灯前。
我亦悲秋能赋,把年年旧稿,写上蛮笺。
读向临风,此中多少缠绵。
化作商声万叠,应飞绕、高梧疏柳边。
君听取,怕萧萧瑟瑟,瘦了吟肩。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以"大好江山"为背景,斜阳余晖映照下,寒烟袅袅,秋虫鸣叫,如同低诉。雁群南归,只剩下几声寒蝉,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凄美的氛围。词人想象远方有人在倾听这秋声,默默无语地站立在傍晚的凉意中,心中不禁生出凄然之感。他感叹这如画的秋景,若能移到灯下共赏,该是多么动人。
词人自述悲秋情怀,提笔写下每年的旧作,字句间满是愁绪。他将这份情感寄托于词章,仿佛化作商音旋律,飘荡在高大的梧桐和稀疏的柳树之间。他提醒听者,这萧瑟的秋声可能会让他瘦削的肩膀更加沉重,流露出词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深深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词人独特的秋思与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