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声嘹呖过西楼,共客长安我独愁。
自荐羞怀丞相刺,仙登喜共故人舟。
频斟绿蚁凝双眼,谁把黄花插满头。
取醉莫嫌归路晚,一钩斜月正凌秋。
雁声嘹呖过西楼,共客长安我独愁。
自荐羞怀丞相刺,仙登喜共故人舟。
频斟绿蚁凝双眼,谁把黄花插满头。
取醉莫嫌归路晚,一钩斜月正凌秋。
这首清代舒逢吉的《九日饮王山长斋》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长安度过重阳节时的情景。首句“雁声嘹呖过西楼”以雁鸣起兴,渲染出秋日的凄凉氛围,西楼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次句“共客长安我独愁”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愁绪。
“自荐羞怀丞相刺”借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像古代求仕之人投递名帖(丞相刺)却感到羞愧,暗示了仕途的坎坷。接下来,“仙登喜共故人舟”则转而回忆与旧友共乘舟的美好时光,为情感增添一丝慰藉。
“频斟绿蚁凝双眼”写诗人频频举杯,酒液如蚁,视线模糊,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无奈。最后一句“取醉莫嫌归路晚,一钩斜月正凌秋”以月色映照归途,表达诗人决心沉浸于醉乡,忘却烦恼,直至秋夜已深,月亮斜挂,更显其孤独与落寞。
整首诗通过秋雁、饮酒、故人等意象,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仕途失意时的孤独愁苦,以及对往昔友情的怀念,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初闻简策侍前旒,又见衣冠送作州。
北府时清惟可饮,西山气爽更宜秋。
功名不朽聊通袖,海道无违具一舟。
枉读平生三万卷,貂蝉当复自兜牟。
昔别子未仕,人言诗有神。
预知河岭阻,不作往来频。
剩喜今犹学,须知禄为亲。
五陵花满眼,作意莫禁春。
节里能相过,谈间可解忧。
致疏君未肯,得此我何由。
语到君房妙,诗同客子游。
一经从白首,万里有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