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不剪小亭幽,白芷红兰已自秋。
斜日一溪杨柳静,水禽飞上钓鱼舟。
茅茨不剪小亭幽,白芷红兰已自秋。
斜日一溪杨柳静,水禽飞上钓鱼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茅茨不剪小亭幽”,以简朴的茅草屋衬托出小亭的静谧与深邃,暗示了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接着,“白芷红兰已自秋”一句,运用象征手法,白芷和红兰在秋天盛开,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层次,也寓意着高洁与美好。
“斜日一溪杨柳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夕阳的余晖洒在溪流之上,与岸边静静摇曳的杨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安详的氛围。最后,“水禽飞上钓鱼舟”以动态收尾,水面上的飞禽与远处的钓鱼舟形成对比,既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又暗示了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赞美。
颇闻十六渡,客子良间关。
一雨落涧谷,湍气怒潺潺。
我来属秋晚,霜叶初斓斑。
窈窕行竹舆,鸣禽相与闲。
复岭互交锁,浅濑随回湾。
路断一罅通,石磴危跻攀。
时见荷锄者,行歌语蛮蛮。
采山有薇蕨,结庐有茅菅。
安知避世人,不曾巢其间。
何时一枝筇,溯流到黄山。
桃源事荒怪,谁谓非人寰。
金仙入汉梦,始闻佛法东。
梁武好尤笃,上下争尊崇。
寻译到李唐,伽蓝栋宇充。
煌煌五千卷,披读未易终。
楞严明根尘,金刚了色空。
圆觉祛禅病,维摩现神通。
四书皆等教,真可发愚蒙。
我常日寓目,清晨课其功。
油然会心处,喜乐浩无穷。
寄语看经人,勿堕文字中。
丹山采凤群鸣集,云外舒张览辉翼。
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箫韶有人识。
朝家选举专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
好将笔力觑天巧,斡旋正气回狂波。
鲸鲵未剪龙移宅,吾皇饥渴人材得。
雕虫小技何足论,要吐胸中济时策。
吴山辽邈天门高,尺纸输忠气自豪。
程文奏御宸心悦,青紫纷纷换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