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六乾坤血战年,惊看北极震幽燕。
风雷晦冥娲皇冢,神鼎沉沦泗水烟。
缟素万方同野哭,英灵九庙正孤悬。
远人空有敷天恨,泪尽田横海岛边。
百六乾坤血战年,惊看北极震幽燕。
风雷晦冥娲皇冢,神鼎沉沦泗水烟。
缟素万方同野哭,英灵九庙正孤悬。
远人空有敷天恨,泪尽田横海岛边。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彭孙贻在甲申夏五闻大行(指明朝末帝崇祯)逝世的消息后所作的挽词之一。全诗以哀悼之情,描绘了崇祯帝去世后,天下哀痛、天地为之变色的凄凉景象。
首联“百六乾坤血战年,惊看北极震幽燕。”开篇即点明了崇祯帝在位期间的动荡局势,以及他去世时对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影响。这里,“百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常用于指代动荡之年;“乾坤”代表整个世界,“血战年”则暗示了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背景。“北极”和“幽燕”都是指北方,这里借以象征明朝的衰败与灭亡。
颔联“风雷晦冥娲皇冢,神鼎沉沦泗水烟。”进一步渲染了崇祯帝去世后的悲凉氛围。这里,“风雷晦冥”形容天空阴暗,风雨交加,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娲皇冢”可能是指传说中的创世女神伏羲女娲的陵墓,此处借以象征国家的根基;“神鼎沉沦”则可能暗喻国运衰微;“泗水烟”则可能是对泗水一带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情景的隐喻。
颈联“缟素万方同野哭,英灵九庙正孤悬。”描述了全国上下为崇祯帝的去世而哀悼的情景。这里,“缟素”指的是白色的丧服,象征哀悼;“万方”泛指全国,表示哀悼的范围之广;“野哭”则是指民间自发的哭泣声,表现了百姓的深切哀思;“九庙”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宗庙,此处用来象征崇祯帝的英灵。
尾联“远人空有敷天恨,泪尽田横海岛边。”表达了对崇祯帝去世后,远方之人虽有满腔愤恨,却只能在遥远的地方默默流泪,无法为他报仇雪恨的无奈与悲哀。这里,“远人”指的是远离京城的百姓或外邦人士;“敷天恨”意为满天下的怨恨;“田横”是一个历史人物,此处可能借以比喻崇祯帝的忠诚与英勇;“海岛边”则可能象征崇祯帝去世后,明朝的覆灭与国力的衰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崇祯帝去世后,国家与人民共同面临的巨大悲痛与哀伤,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明朝末代君主的深切怀念与哀悼。
庭闱消息判沉沉,雁序殊乡缺嗣音。
择对漫言双易姓,何人堪托一分心。
孤魂寂寞丘中土,庶子凋零地下金。
没固无聊生亦尔,忍令行路独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