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觅毗耶看雨华,玉城银涧过萦斜。
乍疑雾廓千峰障,未觉雷惊万谷芽。
碧落清谈元物外,金闺高兴共天涯。
寒鸡唤起新诗就,谁忆袁安正卧家。
梦觅毗耶看雨华,玉城银涧过萦斜。
乍疑雾廓千峰障,未觉雷惊万谷芽。
碧落清谈元物外,金闺高兴共天涯。
寒鸡唤起新诗就,谁忆袁安正卧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信倅练定梦雪中过王侍郎》。鉴赏如下:
诗人以梦境为引,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景图。"梦觅毗耶看雨华",想象在毗耶(佛教中的仙地)中观赏雨后的美景,显得超凡脱俗。"玉城银涧过萦斜",运用比喻,形容雨后山涧如玉城银带般流过,景色优美,富有动态感。
接下来的两句"乍疑雾廓千峰障,未觉雷惊万谷芽",通过雾气散去,千峰若隐若现,以及雷声唤醒沉睡的万物,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碧落清谈元物外,金闺高兴共天涯",诗人将自己与朋友的清谈相视作超越世俗的高雅情趣,即使身处天涯,也能共享这份快乐。
最后,诗人以"寒鸡唤起新诗就"收尾,寓意清晨鸡鸣时灵感涌现,准备创作新诗。而"谁忆袁安正卧家"则借袁安卧病在家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王侍郎的关切和自己未能亲自造访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我爱浮玉山,秀出赡部洲。
萧然寄瓶钵,转瞬夏已休。
滔滔大江水,日夜东向流。
潮来塔影动,孤根势欲浮。
故人白下归,暂聚忘宿忧。
浮生旦宅中,出没等海沤。
一器集蚊蚋,六窗唤猕猴。
此身不自有,微名复何求。
江楼过鸿雁,起看天地秋。
纷纷孝廉船,出外帆初收。
山水洵有缘,兹行爱风便。
帆峭五两轻,百里如劈箭。
爰访惠山泉,先游惠山院。
惠山青崔嵬,泉声绕殿转。
华桷吐云霞,朱甍映藻茜。
古树发新绿,竟体里苍藓。
径造泉上亭,鉴斯癯仙面。
渟泓窦方满,小汲瘿瓢溅。
碧乳花尚浮,寒玉香不卷。
一酌已洒然,再漱泠然善。
平生淡泊肠,尽化为冰霰。
昨过扬子江,中泠浑莫辨。
僧寮曾瀹试,虚名怪独擅。
鸿渐昏老子,舌本何其谫。
错品落第二,千载徒扼腕。
况我枯槁人,回首重眷恋。
定携折脚铛,住老龙山涧。
竹炉煮松风,雪瓯点秋片。
月取三百斛,日与诗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