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说平成业。直我亦何辞,大夫亡国。带经荷锄出。
原不问新来,谁调凤律。东西南北。
算尘鞅、欲归便得。
恨指谈、半百年华,剩有鬓丝腔血。草色。
门前新绿,取次原无,马尘车迹。灌园岁月。
谁共莺花晨夕。
喜春来健在,先生杖履,笑置后车前席。
有东轩长老,年年来陪佳节。
忍说平成业。直我亦何辞,大夫亡国。带经荷锄出。
原不问新来,谁调凤律。东西南北。
算尘鞅、欲归便得。
恨指谈、半百年华,剩有鬓丝腔血。草色。
门前新绿,取次原无,马尘车迹。灌园岁月。
谁共莺花晨夕。
喜春来健在,先生杖履,笑置后车前席。
有东轩长老,年年来陪佳节。
这首《瑞鹤仙》由魏元戴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其内容深沉而富含哲理。诗人以“忍说平成业”开篇,似乎在反思功名利禄与人生价值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直我亦何辞,大夫亡国”,这两句通过对比大夫的亡国与个人的抉择,暗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复杂联系,同时也提出了个人责任与自我牺牲的道德考量。
“带经荷锄出。原不问新来,谁调凤律。”这里描绘了一幅隐士耕读的生活画面,强调了与世无争、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变迁和个人选择的思考。
“东西南北。算尘鞅、欲归便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由和回归内心的渴望,以及对束缚与解脱的辩证理解。
“恨指谈、半百年华,剩有鬓丝腔血。”这几句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性,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草色。门前新绿,取次原无,马尘车迹。”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活动的痕迹,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的永恒与人类文明的短暂。
“灌园岁月。谁共莺花晨夕。”这两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繁华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渴望。
“喜春来健在,先生杖履,笑置后车前席。”诗人以乐观的态度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表达了对老友相聚、畅谈人生的喜悦,以及对生活智慧的追求。
“有东轩长老,年年来陪佳节。”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对于老年朋友的尊敬与期待,以及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整体而言,《瑞鹤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