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字凭谁达,闲庭草又枯。
夜长灯影灭,天远雁声孤。
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
几回愁不语,因看朔方图。
锦字凭谁达,闲庭草又枯。
夜长灯影灭,天远雁声孤。
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
几回愁不语,因看朔方图。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锦字凭谁达”表明书信难以送达,通信不便,反映了当时交通不发达带来的隔绝感。而“闲庭草又枯”则是诗人在寂寞的庭院中看到的景象,草木凋敝,更增添了一份萧索之感。
夜晚的场景,“夜长灯影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无常,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灯影摇曳而灭,不仅是物理上的黑暗,也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不安。而“天远雁声孤”则让人感受到秋高气爽时鸿雁南飞的声音,似乎更加凸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生理变化。蝉翼般的鬓发即将凋零,而曾经浓密的胡须如今却变得斑白,这不仅是对个人衰老的感慨,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对于时光易逝、青春难再的无奈与哀愁。
“几回愁不语, 因看朔方图”则是诗人在无法言表的忧愁中,通过查看古地图来寻找精神上的慰藉。朔方图可能代表着过去记忆中的地点,或许是诗人与亲人共同生活过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试图跨越时空,缓解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孤寂与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秋晴卷流潦,古汴日向乾。
扁舟久不解,畏此行路难。
此行亦不远,世故方如山。
我持一寸刃,巉绝何由刊。
念昔各年少,松筠閟南轩。
闭门书史丛,开口治乱根。
文章风云起,胸胆渤澥宽。
不知身安危,俯仰道所存。
横流一倾溃,万类争崩奔。
孔融汉儒者,本自轻曹瞒。
誓将贫贱身,一悟世俗昏。
岂意十年内,日夜增涛澜。
生民竟憔悴,游宦岂复安。
水深火益热,人知蹈忧患。
甄丰且自叛,刘歆苟盘桓。
而况我与兄,饱食顾依然。
上愿天地仁,止此祸乱源。
岁月一徂逝,尚能反丘园。
南方霜露多,虽寒雪不作。
北归亦何喜,三年雪三落。
我田在城西,禾麦敢嫌薄。
今年陈宋灾,水旱更为虐。
闭籴斯不仁,逐熟自难却。
饥寒虽吾患,尚可省盐酪。
飞蝗昨过野,遗种遍陂泺。
春阳百日至,闹若蚕生箔。
得雪流土中,及泉尽鱼跃。
美哉丰年祥,不待炎火灼。
呼儿具樽酒,对妇同一酌。
误认屋瓦鸣,更愿闻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