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黄华山》
《游黄华山》全文
金 / 元好问   形式: 古风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0)
翻译
黄华山的瀑布可称天下一绝,我最初听人讲述闻自雪溪翁。
红霞辉映着插天峰下高欢宫,飞瀑荡涤山石如青艳的芙蓉。
昨天清晨也偶然走进黄华山,更觉难以摹写这造化的奇境。
当时的节气已到了三月早春,树木赤条条的没有春的面容。
汹涌的瀑布声从绝壑处湍急而来,溅起的雾气仿佛夹杂着凛凛阴风。
瞬间那高悬千丈的瀑布尽收眼底,把平生的沉郁忧闷一下清洗干净。
轰鸣飞溅的水流如雷公怒击飞雹,云隙间阳光倒射形成垂挂的彩虹。
如百斛骊龙吐珠似的水一下泻出,翻卷着海底宝藏使龙王愁苦在胸。
水珠轻莹明澈时分时合互不相碍,变幻融凝有谁能胜过此雄奇之景。
回来后思绪仍被那里景色所激动,梦里似看到晨月落后春山尽空灵。
手中虽然拄着仙人的九节苍藤杖,每恨看不尽奇绝胜景而心中耿耿。
只盼携壶再来这黄华水帘岩下住,道人已约定山樱烂漫时节再重逢。
注释
黄华山:即隆虑山,又称林虑山,在河南林县西北二十五里。
水帘:即瀑布,位于黄华山北岩。
雪溪翁:指王庭箱,字子端,号雪溪,世宗大定年间进士,官供奉翰休,曾卜居于彰德(治所在安阳),辖林县等地,买田于林虑,读书于黄华山寺,自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
高欢:南北朝北齐神武帝,他曾在黄华山插天峰筑避暑宫。
芙蓉:即荷花,古人诗中常借喻山峰,西岳华山最高峰亦名莲花峰。
摹写:照着样子写字或绘画,此指照着景物写诗,亦即写诗描写、黄华爆布。
芥蒂:细小的梗塞物,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快。
雷公:是神话传说中的雷神,左手持鼓,右手执推,击鼓则雷鸣。
日脚:指太阳从云朵缝隙间射下的光线。
骊珠:传说出自深渊中骊龙下巴下面的一种贵重的珍珠。
变见:交化,显现的意思。
胜景:优美的景物。
穷:穷尽,看尽。
山樱:山樱桃,我国北方山地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春天开花,花小而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华山的壮丽景色,以雪溪翁的赞誉开篇,将山峰比作丹霞翠壁的宫殿,瀑布如银河洗涤芙蓉,形象生动。诗人偶然造访,感叹自然美景难以描摹。尽管时值暮春,山木却未显生机,只有湍流和雪气增添了冷峻之感。瀑布壮观,如雷公击散飞雹,彩虹横挂,仿佛海藏倾覆。水流轻盈圆润,变化无穷,令人惊叹。

诗人游后心潮澎湃,梦境中仍留恋山色,手持仙人杖,遗憾未能穷尽胜景。再次来访,与道人共宿山樱之下,更添诗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黄华山的雄奇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向往。

作者介绍

元好问
朝代:金

猜你喜欢

喜曾重伯陈伯涛见过用伯涛见赠原韵三首·其一

茶话日将夕,虚堂闻梵音。

道根俱不浅,静理亦何深。

贻我郢中曲,劳余尘外吟。

谁能一弹指,了悟去来今。

(0)

佛迹

佛身无去亦无留,那有行踪在石头。

想是山神嫌寂静,妆成圣迹引人游。

(0)

山中绝粮

十日山居九绝粮,拾些橼粒点饥肠。

可怜清味无人识,分与牧童樵客尝。

(0)

问雁

借问天边雁,关程千里馀。

来时经帝里,可有寄侬书。

(0)

晚晴

木落天高气最清,小庭幽处转通明。

凭谁描取西风色?红蓼疏花倚晚晴。

(0)

杂感·其八

朝日射棂槛,暮雨洒床帷。

圜道绝偏私,无喜复何悲!

揽镜对形影,还问子为谁?

当身本无物,焉知有是非。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