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越旧秦兵,苗颁尚禹征。
初惊一使任,那用万人行。
友户凝昏祲,沧波触骇鲸。
越裳无信息,铜柱定将倾。
服岭东南尉,戈船万里程。
江通夜郎道,秋入伏波营。
插羽频封檄,驰轺屡请缨。
介鳞悲物色,猿鹤怅民生。
几日封京观,归时捲旆旌。
休闻七科戍,无用五阳兵。
海国犀牛远,南琛紫贝轻。
平生一长剑,岁暮望欃枪。
扬越旧秦兵,苗颁尚禹征。
初惊一使任,那用万人行。
友户凝昏祲,沧波触骇鲸。
越裳无信息,铜柱定将倾。
服岭东南尉,戈船万里程。
江通夜郎道,秋入伏波营。
插羽频封檄,驰轺屡请缨。
介鳞悲物色,猿鹤怅民生。
几日封京观,归时捲旆旌。
休闻七科戍,无用五阳兵。
海国犀牛远,南琛紫贝轻。
平生一长剑,岁暮望欃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南征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南征将士的艰辛与英勇,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首联“扬越旧秦兵,苗颁尚禹征”以历史典故开篇,借古代秦兵和大禹征伐的故事,寓意南征将士的英勇与决心。颔联“初惊一使任,那用万人行”则表达了对单人使命的惊讶与对大规模军队行动的反思,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必要的牺牲。
颈联“友户凝昏祲,沧波触骇鲸”描绘了战争环境的恶劣与危险,友军陷入困境,海上遭遇巨鲸的威胁,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险恶。尾联“几日封京观,归时捲旆旌”表达了对战争结束、胜利归来的期待,以及对京城观战者的描述,预示着战争即将迎来结局。
中间部分“服岭东南尉,戈船万里程。江通夜郎道,秋入伏波营。插羽频封檄,驰轺屡请缨”详细描绘了南征的场景,从将领到士兵,从陆地到海洋,从炎热的夏季到寒冷的秋季,展现了战争的广阔范围和时间跨度。通过频繁的檄文传递和请缨行为,表现了将士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
尾联“休闻七科戍,无用五阳兵。海国犀牛远,南琛紫贝轻。平生一长剑,岁暮望欃枪”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希望停止无谓的战争,珍惜和平。同时,也体现了对将士们生活条件的关心,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忧虑。最后,诗人以“平生一长剑,岁暮望欃枪”收尾,既是对将士们一生为国征战的赞美,也是对战争终将结束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征将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宁的向往。
帝命均劳逸,天工赞纪纲。
渥恩来凤沼,吉日动乌樯。
位应郎官宿,威馀御史霜。
诸曹资倡率,上相待绳匡。
正色吴山悄,清怀浙水长。
当为鲍司隶,行召董贤良。
凛凛科名重,振振士气扬。
明年楚江上,霄汉想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