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奎星粲晓光,科名淮海破天荒。
芸编鼓勇三余学,棘院雄夸百战场。
内仗唤朝听舜乐,纶音报可拜尧章。
少年早际文明运,好把丹心答圣皇。
耿耿奎星粲晓光,科名淮海破天荒。
芸编鼓勇三余学,棘院雄夸百战场。
内仗唤朝听舜乐,纶音报可拜尧章。
少年早际文明运,好把丹心答圣皇。
此诗描绘了科举考试的盛况与荣耀,以及对人才选拔的重视。首句“耿耿奎星粲晓光”以奎星喻指科举考试,晨光中奎星璀璨,象征着科考的光明前景。接着,“科名淮海破天荒”赞美了淮海地区首次在科举中取得佳绩,开创历史先河。
“芸编鼓勇三余学”描述了学子们利用闲暇时间勤奋学习的情景,展现他们为科考付出的努力。“棘院雄夸百战场”则将考场比作战场,强调竞争的激烈与紧张氛围。
“内仗唤朝听舜乐,纶音报可拜尧章”两句,运用古代帝王的典故,表达了朝廷对科举及人才选拔的重视,以及对通过考试者给予的荣誉和职位。最后,“少年早际文明运,好把丹心答圣皇”寄予了对年轻才俊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把握时代机遇,忠诚报国。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科举制度的公平与重要性,也表达了对人才的期待与祝福,体现了明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选拔的高度重视。
古人材大心亦公,忧乐每与天下同。
谋功虑事不草草,欲与天地为无穷。
我来舒城道三堰,行看利入东南遍。
渔樵处处乐太平,稻粱岁岁收馀羡。
江淮旱涝相缀联,舒城独自为丰年。
人知今日乐其土,不知古人为尔天。
二刘未必真奇伟,谋虑及民乃如此。
俗儒文多实已亡,洋洋大论言羲皇。
心欲为功害辄胜,医庸未足平膏肓。
纷纷予亦何为者,爱古伤今空涕洒。
题诗倚立寄西风,不知材力非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