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荻响飕飕。长江六月秋。二十年、重到沙头。
城郭人民那似旧,曾识面、两三鸥。落日且登楼。
英雄休涕流。望黄旗、王气东浮。
借问烟芜苍莽处,还莫是、古襄州。
枫荻响飕飕。长江六月秋。二十年、重到沙头。
城郭人民那似旧,曾识面、两三鸥。落日且登楼。
英雄休涕流。望黄旗、王气东浮。
借问烟芜苍莽处,还莫是、古襄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返旧地的感慨。"枫荻响飕飕"一句,通过枫树和荻草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氛围,而"长江六月秋"则点明时间和空间环境,长江在六月已呈现出秋意。"二十年、重到沙头"表达了诗人时隔二十年再次回到沙头的经历,这里的“沙头”很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泛指长江岸边。
"城郭人民那似旧,曾识面、两三鸥"一句,通过对比城市和居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昔日友人的怀念。这里的“两三鸥”形象化地描绘了一些仍旧相识的人,但数量不多,显得孤单。
"落日且登楼"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登上高处,可能是在追忆过去或眺望远方。"英雄休涕流"一句,通过对英雄事迹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英勇事迹的怀念和现在英雄不再的感慨。
"望黄旗、王气东浮"则是诗人所见到的景象,或许是某种政治势力的象征。"借问烟芜苍莽处,還莫是、古襄州"这一句,是在询问某个地方是否依旧是古襄州的风貌,这里的“烟芜苍莽”形容的是荒凉和沧桑变化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郊居牢落,一水流清浅。
忆得去年冬,数枝梅、低临水畔。
今朝重见,把酒祝东风,和雪看。
整凝眸,宛若江南岸。浮生瞥尔,劝汝休嗟叹。
不觉失芳心,柳腰□、纤纤仍换。
一朝光景,休恁作浑闲,春不远。
且追游,又办寻芳宴。
正迎长佳节。宴启华筵,有谁能说。子孙尽环列。
见瑞香香袅,寿星明彻。丝丝华发。
记瑶池、宴班曾接。
笑人间、八十春秋,漫浪风花雪月。奇绝。
诗书教子,陶母等伦,曹家风烈。鼎来阴德。
孙枝秀,桂枝折。
便从今、一轴金花鸾锦,十藏琅函贝叶。
是年年、秋月圆时,长生真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