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家书百感生,宦游人负杜鹃声。
廿年未遂慈帏养,万里轻分手足情。
栗里有田堪守拙,桃源无地可归耕。
流光坐惜堂堂去,何日乡园昼锦行。
一纸家书百感生,宦游人负杜鹃声。
廿年未遂慈帏养,万里轻分手足情。
栗里有田堪守拙,桃源无地可归耕。
流光坐惜堂堂去,何日乡园昼锦行。
这首清代袁绶的《接少兰弟蜀中书感赋》表达了诗人读到家书时的复杂情感。首句“一纸家书百感生”,通过一封简单的家信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万千思绪,显示出书信在异地他乡的游子心中所引发的情感波澜。
第二句“宦游人负杜鹃声”,以杜鹃鸟的啼叫象征思乡之情,暗示诗人作为在外为官之人,未能及时回应亲人的呼唤和照顾家庭,流露出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廿年未遂慈帏养,万里轻分手足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二十年未能陪伴母亲的深深遗憾,以及与兄弟分离的无奈,万里之遥的距离更显得亲情的珍贵。
“栗里有田堪守拙,桃源无地可归耕”暗含诗人向往田园生活,希望能回归故乡,过上简朴的生活,然而现实中却无法实现,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感慨。
最后一句“流光坐惜堂堂去,何日乡园昼锦行”直抒胸臆,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期待着有一天能衣锦还乡,荣耀归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家书这一载体,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与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谁从西域移佳蔬,遍植中原葵苋俱。
清霜严雪冻不死,寒气愈盛方芳敷。
贯金锐箭脱秋竹,剪罗巧带飘华裾。
中含金气抱劲利,穿涤炎热清烦纡。
老人食贫贪易得,大釜日煮和甘腴。
饭炊香白煮饼滑,一饱尽钵无赢馀。
空厨萧条烟火冷,可但食客歌无鱼。
男儿五鼎食固美,当念就镬还愁吁。
山根受重渊,石脚插九地。
千年无支祈,闭穴守禹誓。
扁舟七日闲,浪作老龙戏。
舟师慎艰险,长跪请佛事。
晚山水如屋,晓山水如地。
清平一潭风,浪阵卷旂旆。
煌煌金仙语,鬼物所尊畏。
无心服毒猛,慧眼出幽秽。
人间慢圣贤,谆戒遭侮易。
谁肯一卷书,脱此千里滞。
畏途戒十一,饮食玩死地。
防患迷轻重,达者笑不智。
古人慎寝食,爱生良有待。
从来天下图,不易无名指。
甘飧冒物禁,中夕得颠沛。
坐令妻孥忧,惫腹委如带。
赖知仙圣术,杳杳存一气。
船轻晓眠足,扣齿无馀滞。
艰难众所虞,君子谨容易。
永怀青精饭,聊欲屏俗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