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庭院锁芭蕉,凉风和雁高。
芙蓉红褪满江潮,金塘知路遥。
罗袖薄、晚香飘,歌梁空燕巢。
添衣小立紫阑桥,凄清闻凤箫。
夕阳庭院锁芭蕉,凉风和雁高。
芙蓉红褪满江潮,金塘知路遥。
罗袖薄、晚香飘,歌梁空燕巢。
添衣小立紫阑桥,凄清闻凤箫。
这首《阮郎归·秋晚》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庭院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宁静之美。
“夕阳庭院锁芭蕉”,夕阳西下,庭院中芭蕉叶影斑驳,光影交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凉风和雁高”,微风吹过,带着几声雁鸣,显得格外悠长,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故事。“芙蓉红褪满江潮”,江面上波光粼粼,芙蓉花的红色渐渐褪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金塘知路遥”,金塘泛指金色的水面,路遥则暗示着远方的思念与距离感。
接下来,“罗袖薄、晚香飘”,轻薄的罗袖随风飘动,晚间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增添了几分柔美与诗意。“歌梁空燕巢”,曾经热闹的歌台舞榭如今只剩下燕子筑巢,寓意着繁华后的落寞与变迁。“添衣小立紫阑桥”,为了抵御渐浓的秋意,人们添衣后站在紫阑桥上,凝视着远方,心中或许有着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凄清闻凤箫”,在这样的环境中,远处传来一曲凄清的凤箫声,更加衬托出秋日傍晚的孤寂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意境,既有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蕴含了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吾闻峄山桐,猗猗排秀干。
栖鸾宿凤信所奇,众木纷纷何足算。
呜呼,天相彼质,复虚彼心。
故其声之隐也无阂,其动也无留。
有叩而鸣,体佚而休。
嘉上人之妙龄兮,无适俗之卑韵。
刚有拟于斯桐兮,廓中虚以受训。
异速成之朝荣兮,培益厚而日敏。
悼像末之寥寥兮,蹇吾道之不振。
续芳尘于祖席兮,他日非桐虚上人者而复谁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