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听捣衣诗》
《夜听捣衣诗》全文
唐 / 杨泰师   形式: 古风

霜天月照夜河明,客子思归别有情。

厌坐长宵愁欲死,忽闻邻女捣衣声。

声来断续因风至,夜久星低无暂止。

自从别国不相闻,今在他乡听相似。

不知彩杵重将轻,不悉青砧平不平。

遥怜体弱多香汗,预识更深劳玉腕。

为当欲救客衣单,为复先愁闺阁寒。

虽忘容仪难可问,不知遥意怨无端。

寄异土兮无新识,想同心兮长叹息。

此时独自闺中闻,此夜谁知明眸缩。

忆忆兮心已悬,重闻兮不可穿。

即将因梦寻声去,只为愁多不得眠。

(0)
鉴赏

这首《夜听捣衣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月光洒在冰凉的河面上,一位旅人思念家乡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愁绪,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霜天月照夜河明”以清冷的秋夜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客子思归别有情”直接点明了主题——旅人的思乡之情。接下来的“厌坐长宵愁欲死”,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在长夜难眠的痛苦中挣扎的情态,表达了深深的忧愁。

“忽闻邻女捣衣声”一句转折,由静转动,捣衣声打破了寂静的夜晚,引发了主人公的共鸣。捣衣声断断续续,随风而来,又随着夜深而持续不断,仿佛是远方亲人对家的思念,触动了主人公的心弦。

“自从别国不相闻,今在他乡听相似”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时空的距离和情感的连结。即使身处异国他乡,听到的捣衣声却让他想起了故乡的声音,引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

诗中还通过“彩杵”、“青砧”、“香汗”、“玉腕”等细节描写,细腻地展现了捣衣的场景和人物的外貌特征,增强了画面感和情感的表达。同时,通过“为当欲救客衣单,为复先愁闺阁寒”等句子,进一步深化了对远方亲人的关怀和思念。

最后,“寄异土兮无新识,想同心兮长叹息”表达了主人公在异乡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以及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深秋之夜旅人思乡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杨泰师
朝代:唐

猜你喜欢

次舍侄尊谦韵三首·其二

仕路莫踰科举捷,生涯赖有父书存。

极知世事宜酬应,但得工夫更讨论。

一旦风云滋笔力,九天雨露沛君恩。

归来了却为儿愿,碑刻封题记某坟。

(0)

西山即事

鳌头突兀黄金殿,水面空明翡翠楼。

锦绣山河天有待,帝王宫苑地长留。

烟迷柳影三山晓,月浸荷花十里秋。

更一登临多胜槩,五云南上即神州。

(0)

孙锡种盆菊,列为河图

菊布河图眼自宽,缁衣如海不相干。

幽姿过雨秋逾好,清意冰人夏亦寒。

晚节独宜高自重,落英虽美竟谁餐?

春风桃李非知己,珍重瑶琴勿浪弹。

(0)

次韵家西隐叔见寄

前人硕德集隆禧,二百馀年运未衰。

薄劣何堪文学掾?登庸幸际圣明时。

蹇驴破帽随缘好,淡饭黄齑到处宜。

三读来诗殊有感,贻名善恶敢忘思?

(0)

闻新事

平原草木几无主,金谷楼台半是尘。

已信齐桓能辅国,焉知陈胜足亡秦?

国家自昔明刑宪,天地由来有鬼神。

太息渠侬终不悟,翛然吾自爱吾贫。

(0)

题刘翀霄五世图

昔闻康节翁,慈母八十馀。

阶前小稚子,欢笑娱相呼。

甘旨足丰俭,自谓此乐无。

今君祖母秦,九十康强俱。

牙齿尽完好,起居不资扶。

鲜鲜芙蓉裳,皎皎明月裾。

綵舆亲迎养,独觉爱日舒。

有儿俱白颠,有孙亦银须。

曾玄绕膝下,日向庭闱趋。

一门极孝友,五世咸怡愉。

矧君自奇士,振策当要途。

风云接平步,日月明亨衢。

覃恩追考妣,盛事誇里闾。

苟非母厚德,此福宁独居?

恨无汉史笔,逐一为母书。

嗟予辱同姓,感念成长吁。

祖年百又一,孙子纷如圭。

深衣昼锦缘,曾绘家庆图。

寿康世莫比,好事传京都。

翰林欧苏辈,诗颂焉可诬?

及今甫七载,往事浮云徂。

我恨岂有极,君乐当何如?

题诗卷还君,悠然泪盈袪。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