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刘翀霄五世图》
《题刘翀霄五世图》全文
元 / 刘鹗   形式: 古风

昔闻康节翁,慈母八十馀。

阶前小稚子,欢笑娱相呼。

甘旨足丰俭,自谓此乐无。

今君祖母秦,九十康强俱。

牙齿尽完好,起居不资扶。

鲜鲜芙蓉裳,皎皎明月裾。

綵舆亲迎养,独觉爱日舒。

有儿俱白颠,有孙亦银须。

曾玄绕膝下,日向庭闱趋。

一门极孝友,五世咸怡愉。

矧君自奇士,振策当要途。

风云接平步,日月明亨衢。

覃恩追考妣,盛事誇里闾。

苟非母厚德,此福宁独居?

恨无汉史笔,逐一为母书。

嗟予辱同姓,感念成长吁。

祖年百又一,孙子纷如圭。

深衣昼锦缘,曾绘家庆图。

寿康世莫比,好事传京都。

翰林欧苏辈,诗颂焉可诬?

及今甫七载,往事浮云徂。

我恨岂有极,君乐当何如?

题诗卷还君,悠然泪盈袪。

(0)
鉴赏

这首元代刘鹗的《题刘翀霄五世图》描绘了一幅温馨和睦的家庭画卷。诗中通过回忆刘翀霄家族的孝道传承,赞美了他们五世同堂的和谐景象。康节翁慈母八十有余时,子孙围绕嬉笑,生活简朴而快乐。如今,刘翀霄的祖母九十高龄依然健朗,家族成员皆孝顺友爱,子孙满堂,其乐融融。

诗人感叹若非母亲深厚的德行,这样的福祉难以独享,表达了对母爱的敬仰和对家族美德的赞美。他还遗憾没有汉代史官的笔墨,能详细记录下这样的佳话。同时,他也感慨自己与刘氏同宗,对家族的繁荣昌盛深感欣慰。

诗中提到翰林欧苏等人的诗篇,也肯定了家族事迹在京城的好名声。然而,时间荏苒,转眼间已过去七年,诗人不禁感慨万分,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怀念,同时也关心着刘翀霄的幸福感受。

最后,诗人将题诗卷归还,心中充满感慨,泪水涟涟,流露出对家族和睦与长寿的深深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浓厚的家庭亲情和对孝道的推崇。

作者介绍
刘鹗

刘鹗
朝代:元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除夕

六圣涵濡作幸民,明朝七十八年身。

门前西走都城道,卧看无穷来往人。

(0)

送绰侄住庵吴兴山中二首·其二

湖海相从十日留,颇哀老子鬓惊秋。

目光犹射车牛背,不用殷勤举话头。

(0)

秋思绝句六首·其四

枳棘编篱昼掩门,桑麻遮路不知村。

平生诗句传天下,白首还家自灌园。

(0)

秋日郊居八首·其一

山雨霏微鸭头水,溪云细薄鱼鳞天。

幽寻自笑本无事,羽扇筇枝上钓船。

(0)

秋日杂咏八首·其七

久雨初晴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

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

(0)

春初骤暄一夕梅尽开明日大风花落成积戏作三首·其一

暖逼梅花烂漫开,飘零便恐付苍苔。

更堪连夜风如许,似妒愁人把一杯。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