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叠石入云间,尽见江南近北山。
羁旅此身长扰扰,不如飞鸟会知还。
孤亭叠石入云间,尽见江南近北山。
羁旅此身长扰扰,不如飞鸟会知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登高远眺的景象,通过对比孤亭与云间的叠石、江南与北山的景色,以及旅人与飞鸟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向往。
首句“孤亭叠石入云间”,以“孤亭”为中心,描绘了亭子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亭子仿佛与叠石一同融入云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远离凡俗的意境。这里的“孤亭”不仅指物理上的孤独,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即在繁华世界中寻求一片宁静之地的心愿。
次句“尽见江南近北山”,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江南的秀美风光与北山的雄伟景观并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多样。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地理景观,也隐含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欣赏与思考。
接着,“羁旅此身长扰扰”,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作为旅人的疲惫与不安。在旅途中,身心俱疲,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属感,这与前两句的自然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最后,“不如飞鸟会知还”,诗人以飞鸟为喻,表达了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飞鸟能够自由地飞翔,最终回到自己的巢穴,而人却在旅途中迷失方向,难以找到心灵的归宿。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类命运的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旅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挣扎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