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丘城外访遗踪,树色烟光远更重。
飞雨过时青未了,落花残处绿还浓。
路迷南郭将三里,望断西林有数峰。
坐久不知迟日霁,隔溪僧寺午时钟。
蓟丘城外访遗踪,树色烟光远更重。
飞雨过时青未了,落花残处绿还浓。
路迷南郭将三里,望断西林有数峰。
坐久不知迟日霁,隔溪僧寺午时钟。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京都十景(其六)蓟门烟树》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生机的郊野景象。首句“蓟丘城外访遗踪”,点明了诗人寻访历史遗迹的地点,暗示了对过往岁月的怀旧之情。接下来的“树色烟光远更重”描绘了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色彩深沉,显得更加深远。
“飞雨过时青未了,落花残处绿还浓”两句,通过“飞雨”与“落花”展现了季节的转换,尽管雨后有些许湿润,但树木的绿色依然浓郁,显示出生命力的顽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自然景色的变化,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路迷南郭将三里,望断西林有数峰”描绘了诗人行进中的迷茫与期待,远处山峰的轮廓在视线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最后一句“坐久不知迟日霁,隔溪僧寺午时钟”,诗人沉浸在景色之中,时间仿佛停滞,直到远处寺庙传来的午时钟声才提醒他天色已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蓟门郊外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明初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东西雁翅,两作飞楼,江间一片沉浮。
四角呜呜,螺声飒起高秋。
凄凉尉佗台上,恨边声,飞满炎州。
风吞吐,尽秦关汉塞,处处含愁。
绝对似金笳催泪,与明妃、诸曲哀怨同流。
未曙频吹,匆匆人马难留。
无边战魂惊起,逐行营、朝暮啾啾。
那管得,一军中、人尽白头。
羡新州,咫尺羊城,兰舟五日即到。
竻竹阴中,蒲葵影外,野鹿时相召。
讲堂开,允溪绕、祭酒多閒但长啸。凭眺。
有碧山廿四,秦眉娟妙。荔枝未少。
似丁香、一样雌雄小。
与盘中、红蓿芬馨共啖,谁似儒官好。
玉杯篇,洞玑草。休叹笺经苦不早。为道。
一毡虽冷,诸生师保。
白州山,烟明雨媚,梁家秀出飞琼。
宅边香井水,绿珠多饮,作弄笛仙灵。
远归双笛好,是茵于、传得奇声。
向细犊车中、响飞散满瑶京。妆成。
懒缝丝布,懊侬新曲,吹彻青冥。
曲多馀十五,石家教弟子,宋韡知名。
汉妃时妙舞,笑翾风、难斗身轻。
喜不负、鲜葩一坠,千载芬馨。
大同破。犹记姜家作祸。
藩王邸、边草上墙,紫兔黄羊啮花朵。葱香雪饼大。
围坐。
双姬泥我,琵琶弄、争唱玉郎,道是西宫内人作。
康陵旧经过。有无里雕旗,三里龙舸。
豹房亲上葳蕤锁。
爱贾屋妖冶,雁门妆束,金元杂剧教婀娜。
于回辇无奈。烽火。御楼堕。任马踏含桃,人摘蘋果。
槐龙阴暖花当卧。怕对对悲篥。叫云相和。
凄酸难听,语客去,及早个。
槐影摇清夏。送君行、红亭绿酒,轻衫细马。
家世沙堤兼绣戟,谁不旧知名者。
况彩笔、凭陵骚雅。
月殿桂华新掇取,准金台、买骏重论价。
又迟尔,三年也。真珠莫惜离筵泻。
尽人间、群儿自贵,底须悲诧。
昨见垂杨词几阕,诉尽雨昏烟嫁。
空叹息、娉婷入画。
自古柳为天上宿,踠长条、定遣笼鸳瓦。
会相见,龙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