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雁翅,两作飞楼,江间一片沉浮。
四角呜呜,螺声飒起高秋。
凄凉尉佗台上,恨边声,飞满炎州。
风吞吐,尽秦关汉塞,处处含愁。
绝对似金笳催泪,与明妃、诸曲哀怨同流。
未曙频吹,匆匆人马难留。
无边战魂惊起,逐行营、朝暮啾啾。
那管得,一军中、人尽白头。
东西雁翅,两作飞楼,江间一片沉浮。
四角呜呜,螺声飒起高秋。
凄凉尉佗台上,恨边声,飞满炎州。
风吞吐,尽秦关汉塞,处处含愁。
绝对似金笳催泪,与明妃、诸曲哀怨同流。
未曙频吹,匆匆人马难留。
无边战魂惊起,逐行营、朝暮啾啾。
那管得,一军中、人尽白头。
这首《声声慢·闻乘上吹螺》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特定情境下,螺声引发的复杂情感和历史沧桑感。
词的开篇“东西雁翅,两作飞楼,江间一片沉浮”,以雁翅般的高楼映衬江面的广阔与波澜,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四角呜呜,螺声飒起高秋”一句,将螺声与秋天的肃杀结合,渲染出一种悲凉的季节感。随后,“凄凉尉佗台上,恨边声,飞满炎州”则通过历史人物尉佗的典故,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风吞吐,尽秦关汉塞,处处含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愁绪,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体的无力感。接下来,“绝对似金笳催泪,与明妃、诸曲哀怨同流”一句,将螺声与古代的哀怨音乐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共鸣和历史的厚重感。
“未曙频吹,匆匆人马难留”描绘了夜晚螺声不断,人们匆忙而无奈的情景,暗示了战争或离别带来的紧迫与不舍。“无边战魂惊起,逐行营、朝暮啾啾”则将螺声与战魂相连,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对和平的向往。“那管得,一军中、人尽白头”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战争中士兵老去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结束、和平到来的强烈期盼。
整首词通过螺声这一意象,串联起历史、自然、人文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战争苦难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深度。
微褐不充体,寒夜怀重衾。
古来穷庐士,岁暮多苦心。
苦心亦何为,世路多崎嵚。
不藉杯中物,离忧坐自侵。
举杯当勿辞,何为复沉吟。
醺酣遗所拘,神虑契遐襟。
荒湎思前戒,欢谣发清音。
雅唱一何高,仰酬非所任。
申章聊叙报,洪量亦余钦。
将军岭下见文丰,如入桃源路始通。
鸡犬人民有生意,田园池馆类华风。
柘林亹亹围深碧,荆树霏霏脱晚红。
更想书堂翠微里,闻将杂字教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