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
《感事》全文
清 / 蔡国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闻鸡竞枕祖生戈,节制终资马伏波。

久已同仇思敌忾,未堪晞发在阳阿。

有团犹贵勤言练,不战焉能遽议和。

臣朔纵非诸将士,拟赓兵甲净银河。

(0)
鉴赏

这首诗《感事》由清代诗人蔡国琳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深切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闻鸡竞枕祖生戈,节制终资马伏波。”以“闻鸡起舞”的典故开篇,暗喻国家危难之际,人们纷纷振作,准备为国效力。同时,“祖生戈”与“马伏波”分别代表了古代的英雄人物,这里借以表达对英雄豪杰的期待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国家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来应对危机。

颔联“久已同仇思敌忾,未堪晞发在阳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长久以来,人们心中早已凝聚着共同的仇恨,渴望团结一致对抗敌人。然而,面对可能的战争,诗人又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不愿看到白发生于战场,希望能在和平中度过余生。

颈联“有团犹贵勤言练,不战焉能遽议和。”强调了在和平时期,保持警惕与训练的重要性。即使没有直接的战争威胁,也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和平并非永恒,随时都可能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谈判的谨慎态度,认为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议和,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尾联“臣朔纵非诸将士,拟赓兵甲净银河。”以汉代名臣东方朔自比,虽然自己不是前线的战士,但仍然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国家如同银河般清澈,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居庙堂,但心系国家,愿为国家的和平与繁荣尽一份力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呼吁人们团结一致,保持警惕,为国家的和平与繁荣共同努力。

作者介绍

蔡国琳
朝代:清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山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
猜你喜欢

句·其六

顿超捷进脱,故习肩前修。

(0)

华亭百咏·其三十八鹤坡

索寞东郊远,仙禽尽此藏。

梦回明月夜,林杪响圆吭。

(0)

华亭百咏·其五十四弥陀阁

拄策徐徐上,回环佛顶游。

九山俱在望,目断暮烟浮。

(0)

华亭百咏·其二十六白龙洞

呼吸湖中水,山椒寄此身。

洞门风雨夜,电火逐霜鳞。

(0)

题西岩寺·其一

第一岩前风景殊,山僧去后野云孤。

归来不费丝毫力,幻出天宫一画图。

(0)

代同舍上郎中·其一

人物依然吕洞宾,冰霜风骨玉精神。

退朝花底千官散,标格如公有几人。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