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雨后起微波,杨柳阴阴水岸斜。
南陌一樽须尽醉,东风三月已无多。
离程处处王孙草,门巷家家枳壳花。
流落天涯为客久,不堪中夜听吴歌。
清溪雨后起微波,杨柳阴阴水岸斜。
南陌一樽须尽醉,东风三月已无多。
离程处处王孙草,门巷家家枳壳花。
流落天涯为客久,不堪中夜听吴歌。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清溪的微波与杨柳岸边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之苦的感慨。
首联“清溪雨后起微波,杨柳阴阴水岸斜”,以清溪的微波和杨柳的阴影作为开篇,展现了一幅雨后静谧的自然景象,微波轻轻荡漾,杨柳轻拂水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
颔联“南陌一樽须尽醉,东风三月已无多”,转而表达诗人面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感慨。在南边的路上,诗人举杯畅饮,试图在有限的春光中尽情享受,但又无奈地意识到,美好的时光即将消逝。
颈联“离程处处王孙草,门巷家家枳壳花”,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王孙草象征着离别,而家家户户的枳壳花则暗示着家园的温馨与离愁的交织。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远方旅程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尾联“流落天涯为客久,不堪中夜听吴歌”,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内心的痛苦。长期漂泊在外,夜晚难以入眠时,听到吴地的歌声,更增添了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离别之苦以及对故乡深切思念的复杂情感。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
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
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泽春关路迥,暮雨细霏霏。
带雾昏河浪,和尘重客衣。
望中迷去骑,愁里乱斜晖。
惆怅家山远,溟濛湿翠微。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