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台,眺望远景的情景。"筑台像半月"表明台的形状,如同新月般优美;"回向高城隅"则是说台与古城相依,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置酒望白云"显示诗人在此享受自然之美,与远方飘来的商飙交织成幻境,而"秋山入远海"更增添了一份苍茫与深远。
"桑柘罗平芜"中的桑、柘可能指的是荒废的田野,或者是荒凉的景象。"水色渌且明"则描绘了清澈见底的水面,让人不禁想起那如镜般静谧的湖光。而"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表达了诗人虽然将要离开,但对这片刻的停留仍怀有深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李白大师笔下的风景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漂泊游子对于美好事物即将离去时的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