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大耳儿,虎视捉刀人。
风云竞追逐,逸轨谁能遵。
大皇负英材,沈潜欻求伸。
一呼定南国,再战威强邻。
抗魏既摇岳,攘刘亦披鳞。
组练绕平隰,艨艟蔽通津。
伟哉人物盛,成功岂无因。
代祀已飘忽,风流久弥新。
停桡眺迥陆,裂蔓登层闉。
卧龙昔来游,万古怀清尘。
龙翔大耳儿,虎视捉刀人。
风云竞追逐,逸轨谁能遵。
大皇负英材,沈潜欻求伸。
一呼定南国,再战威强邻。
抗魏既摇岳,攘刘亦披鳞。
组练绕平隰,艨艟蔽通津。
伟哉人物盛,成功岂无因。
代祀已飘忽,风流久弥新。
停桡眺迥陆,裂蔓登层闉。
卧龙昔来游,万古怀清尘。
这首诗名为《建康六感》,作者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刘子翚。从诗中可以看出,刘子翚通过对建康古城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对过往历史的深厚感情。
“龙翔大耳儿,虎视捉刀人。” 这两句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历史英雄的形象,他们或如龙一般飞翔,或似虎般威猛,展示了作者对于古代英杰人物的崇敬之情。
“风云竞追逐,逸轨谁能遵。”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时代氛围,风云变化,英雄辈出的年代背景,让人联想起历史上的许多变故和英雄事迹。
“大皇负英材,沈潜欻求伸。” 此处“大皇”可能指的是具有伟大抱负的人物,他们才智横溢却不得展现,内心充满了渴望发挥的悲壮情怀。
“一呼定南国,再战威强邻。” 这两句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历史上某个时刻或事件的回忆,这个时刻可能是通过一次召唤或者一次战斗,稳固了南方国家的地位,同时展现了对邻邦的强大影响力。
“抗魏既摇岳,攘刘亦披鳞。” 这两句提及的是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一个是抗击北方的外患,另一个则是在内部平定乱事,这些都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力量去完成的壮举。
“组练绕平隰,艨艟蔽通津。” 这里描写的是军队训练和战备的情景,以及对重要关隘的严密防守。
“伟哉人物盛,成功岂无因。”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英杰人物和他们成就的赞叹,以及对于这些成就背后必有其原因的深刻理解。
“代祀已飘忽,风流久弥新。” 这两句则是对时间流逝和历史更迭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一种文化传承永恒不变的主题。
“停桡眺迥陆,裂蔓登层闉。” 这里描绘的是一种静止之中观察远方景物,以及攀援上升的情景,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卧龙昔来游,万古怀清尘。” 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卧龙”(比喻有才华但未被发现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永久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建康六景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