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层层画不如,主人枯坐小亭虚。
绿阴旎旖微飙度,疏影横斜淡月初。
花似解人频揖客,鸟如知趣欲窥书。
东风不管愁人倦,叶落阶前未扫除。
苍翠层层画不如,主人枯坐小亭虚。
绿阴旎旖微飙度,疏影横斜淡月初。
花似解人频揖客,鸟如知趣欲窥书。
东风不管愁人倦,叶落阶前未扫除。
这首诗描绘了书院内的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首句“苍翠层层画不如”以夸张的手法,将书院的绿意盎然比作难以超越的画卷,突出了环境的美丽与和谐。接着,“主人枯坐小亭虚”则通过主人的静坐,营造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氛围,小亭的空旷更添了几分沉静。
“绿阴旎旖微飙度,疏影横斜淡月初”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微风轻拂下,绿树间光影交错的景象,以及月光洒在稀疏树影上的柔和画面,展现了夜晚书院的静谧之美。
“花似解人频揖客,鸟如知趣欲窥书”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朵和鸟儿以情感,形象地表现了它们对读书人的尊重与好奇,进一步丰富了场景的情感层次。
最后,“东风不管愁人倦,叶落阶前未扫除”以自然界的东风不关心人的疲惫为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常态,即使叶落满阶,也未被及时清扫,暗示了生活的忙碌与不易被察觉的流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院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巧妙融入,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深刻感悟。
层台复道盘盘斜,马头冷光摇玉花。
曲葆翩翩映红日,綵旗苒苒舒晴霞。
铿钟考鼓台上宴,花间楼榭层层见。
香雾低濛烂不收,觥筹随酒东西转。
山衔半日王未醉,桂花蟾露滴浓翠。
鼕鼕满板敲金丸,千娥攒碧台门闭。
古铜青涩对秋晓,王乐不极将如老。
孟尝坟上牧童歌,千岁空台长荒草。
土花愁碧古甬平,阴夜鬼荧光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