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饥寒色,忽被北风吹。
杨柳丝不长,免得成别离。
西家杼锦绣,东家粥文辞。
天地本无巧,人世嗟何为。
细雨饥寒色,忽被北风吹。
杨柳丝不长,免得成别离。
西家杼锦绣,东家粥文辞。
天地本无巧,人世嗟何为。
这首诗描绘了细腻的生活场景与情感,通过对比与反问,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首句“细雨饥寒色,忽被北风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冷季节中细雨蒙蒙、寒风凛冽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冷之感。接着,“杨柳丝不长,免得成别离”一句,借杨柳未及生长便面临寒冬,暗示人生短暂,难以避免分别的哀愁,表达了对生命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西家杼锦绣,东家粥文辞”两句形成鲜明对比,西家富足,东家贫困,通过织锦与煮粥的不同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以及人们对于命运不公的无奈与反思。
“天地本无巧,人世嗟何为”则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自然面前,人类的一切努力与追求是否真的有意义?“天地本无巧”,意味着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世嗟何为”则表达了对人类自身行为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深思。这句诗既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和人生价值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生活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哲学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