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依楚塞穷秋别,身逐孤舟万里行。
一曲巴歌半江月,便应消得二毛生。
家依楚塞穷秋别,身逐孤舟万里行。
一曲巴歌半江月,便应消得二毛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离别家乡,独自乘船远行的孤独与凄凉。"家依楚塞穷秋别"一句,通过"楚塞"这个特定的地理标志,传达出一种边陲之感,同时"穷秋"则增添了一份萧瑟的季节感和离别的情绪。
"身逐孤舟万里行"表达了诗人随着小船在浩瀚江水中前进,万里长行,更凸显出诗人的孤独与旅行的艰辛。这里的"孤舟"不仅是实景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一曲巴歌半江月"则是在这样的夜晚,诗人听到了那一曲来自巴地(今重庆附近)的歌谣,这歌声似乎和那半江明月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的"巴歌"既是声音上的美妙,也暗示着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最后"便应消得二毛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这份艺术享受,即使面对生命中的两大忧患(古代认为人生有三大忧患,分别是疾病、老年和忧虑,而这里提及的"二毛"可能指的是其中的两种)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这里的"便应消得"表达了一种艺术疗愈心灵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受以及通过艺术来缓解这种孤独的心境过程。
许大江山,镇临弹压,岂小任哉。
从嶓冢导漾,东倾注海,截然限止,南北天开。
试向中流,回观铁瓮,万石层棱攒剑堆。
金焦峙,号紫金浮玉,卷雪轰雷。君侯文武兼才。
天有为生才南国来。
□历二十年,筹边给饷,上流襟要,几为安排。
今此雄藩,精明笳鼓,又唤金汤气象回。
长淮北,望中原非远,更展恢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