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黄不似首春时,果是青青但此枝。
欲识花无与花有,且言春去竟何之。
轻黄不似首春时,果是青青但此枝。
欲识花无与花有,且言春去竟何之。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迎春花的独特之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轻黄不似首春时”,诗人以“轻黄”形容迎春花的颜色,不同于早春时节万物初醒的景象,暗示迎春花在春末夏初绽放,别有一番风味。接着,“果是青青但此枝”,进一步强调迎春花在一片绿意中独树一帜,其颜色虽为黄色,但在绿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活力。
“欲识花无与花有”,这一句蕴含哲理,引导读者思考花与自然、花与时间的关系。花无,指的是花开花落,自然界的循环更替;花有,则是指每朵花都有其独特之处,即使在同一季节,不同花朵也有各自的特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洞察,以及对生命短暂而独特的深刻理解。
最后,“且言春去竟何之”,诗人以问句结束,将思考引向深远。春去,意味着季节的更迭,生命的轮回。诗人通过这一问,不仅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感慨,更引发了对生命意义、时间流逝的深思。这句诗含蓄地传达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迎春花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生命、时间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沈君不作黄头郎,行年五十鬓未苍。
有子器业如东阳,贤书姓名标大桁。
归来拜进南山觞,守令羔雁罗中堂。
里门大旗当风扬,摐金伐鼓奏丝簧。
客称既醉主未央,但令玉液盈银缸,明年之乐不可方。
会稽有狮山,之子庐其岫。
生平富经术,所至必教授。
精言散不乱,雄气摄群斗。
坛专师利座,义夺法王吼。
雾豹奚足言,云龙终有遘。
何必拥皋比,诸生群且就。
昔读招隐篇,白云栖桂树。
矫首望白云,吾亲在其处。
是以夕上书,朝即挂冠去。
陋此介推怨,龙蛇安所慕。
笑彼东方达,朝薮终何据。
躬耕慧山麓,菽水足旦暮。
身隐竟焉文,吾诗耳当污。
司马诚国器,豁落不庸庸。
兼济文武资,南北倚折冲。
爱弟若一身,怜才见春风。
五十佐元枢,犹在塞与通。
高卧黄山表,健笔吐如虹。
珠玑走荒裔,金石耀幽宫。
如发汲郡藏,孰当檀左锋。
自余友太原,涊然畏雕虫。
济南贵叶玉,物论时不同。
所以千秋叶,唾手归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