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袭恩流海国春,儒臣万里捧丝纶。
扶桑东望经三岛,折柳南来傍七闽。
纸到鸡林原有价,槎回牛渚岂无津。
琉球此日争先睹,天子元年第一人。
封袭恩流海国春,儒臣万里捧丝纶。
扶桑东望经三岛,折柳南来傍七闽。
纸到鸡林原有价,槎回牛渚岂无津。
琉球此日争先睹,天子元年第一人。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李钧简所作的《送赵修撰出使琉球》,表达了对赵修撰出使琉球的赞美和祝福。首句“封袭恩流海国春”,以“封袭恩”象征朝廷的恩泽,如同春风吹拂海国,展现了出使的荣耀与温暖。次句“儒臣万里捧丝纶”,描绘了赵修撰作为儒臣,肩负重任,长途跋涉,带着皇帝的诏令前往遥远的琉球。
第三句“扶桑东望经三岛”,“扶桑”是古代对日本的别称,暗示赵修撰将穿越多个岛屿,向东行进。第四句“折柳南来傍七闽”,“折柳”寓含离别之情,而“七闽”指福建地区,说明出使路线经过南方。
第五、六句“纸到鸡林原有价,槎回牛渚岂无津”,通过“鸡林”(朝鲜半岛)和“牛渚”(长江口附近)的典故,表达出使文书的价值和归途的顺利。最后一句“琉球此日争先睹,天子元年第一人”,高度赞扬赵修撰是天子元年出使琉球的第一人,备受瞩目,寓意其使命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出使的壮丽景象,既表达了对赵修撰的敬意,也寄托了对出使成功的期盼。
入山秋色佳,到寺春阳煦。
匼匝围玉屏,茈虒张锦树。
竹径穿云出,禅房花草菲。
阶前一泓水,去作垂虹飞。
一庭柏树青,千嶂枫叶紫。
平原逾月行,今朝见山喜。
静室才十笏,好山具四邻。
当年谁结夏,无著与天亲。
岩凹藏乳窦,竹底眄烟郊。
断缺唐碑在,犹然称白茅。
少坐清有馀,便去兴未巳。
回视失招提,钟声白云里。
衡疑阻南服,江汉朝东溟。
巴陵山泽会,烟雨长晦冥。
风交广漠野,云起荡天经。
荒忽洞一气,焉扬帝子灵。
坐销积雾白,稍见君山青。
波下辰阳渚,秋来襄郢坰。
澹余千里客,城观此孤停。
奄落西陵日,馀阴横洞庭。
《咸池》行复奏,倚待与谁聆。
旧家门第有清风,眉宇分明似两翁。
春梦忽惊黄耳犬,秋风愁送玉关鸿。
徐歌漫有临岐赠,祢刺深劳昨夜通。
蓟北辽东俱万里,天涯回首意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