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槛移春,甚真香幻影,参透情根。
屏边那回无睡,绿梦初醒。
谁道灵均去后,向人天、不返秋魂。
年时目成处,有个词仙,吹瘦鹅笙。
真妃犹忆否,漫神皋解佩,别馆留簪。
露寒烟悄,应念冷尽红心。
还被东风一剪,剪愁痕、飘满湘云。
凌波翠鸾杳,写入琴弦,江上峰青。
碧槛移春,甚真香幻影,参透情根。
屏边那回无睡,绿梦初醒。
谁道灵均去后,向人天、不返秋魂。
年时目成处,有个词仙,吹瘦鹅笙。
真妃犹忆否,漫神皋解佩,别馆留簪。
露寒烟悄,应念冷尽红心。
还被东风一剪,剪愁痕、飘满湘云。
凌波翠鸾杳,写入琴弦,江上峰青。
这首诗名为《国香·买兰数本,香韵绝佳,为赋此解》,是清末近现代初的易顺鼎所作。诗人以兰为主题,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和联想,展现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往昔情感的追忆。
"碧槛移春",开篇即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暗示兰花在春天的环境中生长,富有诗意。"真香幻影,参透情根",则强调兰花香气如梦幻般迷人,触动了诗人的情感深处。
"屏边那回无睡,绿梦初醒",通过写兰香使人沉醉,仿佛进入绿色梦境,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与欣赏。接下来,诗人借屈原的典故,表达对兰花高洁品质的敬仰,即使在人天相隔后,其精神仍如秋魂般不朽。
"年时目成处,有个词仙,吹瘦鹅笙",回忆起过去的某个时刻,诗人将兰花比作词仙,用瘦鹅笙的意象形容其清雅之音,进一步强化了兰花的超凡气质。
下文"真妃犹忆否",可能暗指对某位女子的思念,而兰花成为了情感的寄托。"漫神皋解佩,别馆留簪",则通过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美好记忆的珍视和怀念。
"露寒烟悄,应念冷尽红心",借兰花在寒露中凋零,象征着对逝去情感的哀悼。"东风一剪",则寓意时光流转,剪不断的是心中的愁绪,这些愁绪化作湘云般的飘渺。
最后,"凌波翠鸾杳,写入琴弦,江上峰青",以兰花的消失和琴声的悠扬,寄寓了诗人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山水之间的淡泊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兰花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宣城有女堪励俗,生长闺中严自束。
针线惟勤继晷灯,陌阡不涉寻春足。
守贞待字怜里争,交口相称遍亲属。
前村鼓乐庆秋登,父母偕行俾处独。
习惯徒知往赛神,疏防倏已来戎伏。
空庭长日阒无人,啖者视为几上肉。
乘卢淩弱横相干,兽心乃在常佣仆。
仓猝奚奔号莫应,此身可死不可辱。
恨漫碧落气烛虹,爪裂奸容奸手毒。
石点纷纷星雨飞,血洒桃花躯洁玉。
身躯玉洁志冰清,二九春光逝水轻,纲常巾帼千秋名。
吾家蓄真迹,至宝千百计。
藉作烟云观,自娱期勿替。
谁料风尘生,角声遍吴地。
食肉鄙者多,吾侪孰为庇。
因念悬堂轴,性命倚难弃。
旁人为我谋,捆载速远递。
家庄有凤凰,强半与藏置。
一夕忽通神,迥作流水逝。
神物难久常,久常自生弊。
素书绝嗜欲,谓所以除累。
盛乃衰之源,春芳秋自悴。
熊祥宝玉杯,转转牢狱繫。
娄东翠华居,翰墨曾为厉。
何况值乱世,长物非所利。
早愿奏凯歌,故剑得合契。
早愿归故乡,旧物得更睨。
人获与我获,取舍听其意。
作歌聊自解,无用生怨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