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缘高士过南洲,轩冕铢尘蔑五侯。
孟氏一生卑假伯,孔明三顾待真刘。
无边锦绣胸襟塞,万斛烟花眼界收。
从古绿窗归嫁晚,娇痴终不学红楼。
天缘高士过南洲,轩冕铢尘蔑五侯。
孟氏一生卑假伯,孔明三顾待真刘。
无边锦绣胸襟塞,万斛烟花眼界收。
从古绿窗归嫁晚,娇痴终不学红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士的超然风范与内心世界的丰富。首联“天缘高士过南洲,轩冕铢尘蔑五侯”开篇即以“天缘”点出高士之非凡,他不为世俗名利所动,蔑视权贵,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气度。接着,“孟氏一生卑假伯,孔明三顾待真刘”运用典故,将高士比作孟子和诸葛亮,前者谦逊待人,后者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以此赞颂高士的高尚品德与知人善任的智慧。
“无边锦绣胸襟塞,万斛烟花眼界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高士的内心世界,他的胸怀广阔如锦绣,眼中所见皆是美好,展现了其心胸的宽广与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从古绿窗归嫁晚,娇痴终不学红楼”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高士不同于传统闺阁女子的生活态度,他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坚守自我,追求精神的富足,最终以“娇痴终不学红楼”收尾,表达了对高士独特人格魅力的赞美与敬仰。整首诗语言流畅,寓意深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内心丰富的高士形象。
往年屡游丈人祠,上官八十如婴儿。
自言少年聋不治,芝房松鬣可无饥。
叩之不答但解颐,德人之容端可师。
我闻学道当精思,毕世不可须臾离。
公虽泯默意可知,亡羊要是缘多岐。
逝从公游亦未迟,联杖跨海寻安期。
老来士弗强,举箸辄作病。
造物盖警之,何啻三下令。
而我不自珍,若与疾竖竞。
岂惟昧摄养,实亦阙忠敬。
颠踣乃自诒,何用死不瞑。
自今师古训,念念贵清静。
羔豚昔所美,放斥如远佞。
淖糜煮石泉,香饭炊瓦甑。
采蔬撷药苗,巾羃相照映。
膨脝亦宜戒,仅饱勿惮剩。
隐书有至理,要使气常胜。
因之戒友朋,苦语君试听。
吾儿早自立,所惧非饥寒。
我归自仙蓬,再疏请挂冠。
明恩华其行,汝亟忝一官。
得禄宁甚远,惧违菽水欢。
我年且九十,亦觉去汝难。
生死要相守,岂惮联征鞍。
但恐老益衰,千里愁关山。
官期犹累岁,言之已辛酸。
村醪泻盎盆,山果亦满盘。
春风吹桃李,一笑且团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