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香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香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夜梅花的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首句“淡淡霜华湿粉痕”,通过“霜华”和“湿粉痕”形象地刻画了梅花在寒夜中开放,花瓣上沾染着薄霜的情景,暗示了梅花的坚韧与清冷之美。
次句“谁施绡帐护香温”,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梅花比作闺中女子,暗示有人在暗中呵护其香气,增添了神秘与温情的氛围。诗人仿佛在寻找春天的气息,踏着十里长路,内心充满愁绪,“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第三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他担心飞逝的时光会带走梅花的芳华,如同担忧云彩作伴会让梅花孤独,“飞去只忧云作伴”。最后一句“销来肯信玉为魂”,诗人以“玉为魂”形容梅花的纯洁,表达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结尾处,诗人借酒消愁,想要拜访隐居的罗浮客,但眼前只有空山落叶,门扉紧闭,透露出一种孤寂落寞之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出诗人对梅花的敬仰与自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