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遥天起断鸿,秋光冷淡客情浓。
一川疏雨平沙牧,半树斜阳隔坞舂。
落叶轻于流俗态,寒花羞作少年容。
凭高不碍乾坤眼,兴入晴岚第几重。
远水遥天起断鸿,秋光冷淡客情浓。
一川疏雨平沙牧,半树斜阳隔坞舂。
落叶轻于流俗态,寒花羞作少年容。
凭高不碍乾坤眼,兴入晴岚第几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远水遥天起断鸿"一句,以广阔的水面和辽远的天际为背景,捕捉到了秋日飞鸿的孤独身影,展现了秋天萧瑟、物是人非的情调。
"秋光冷淡客情浓"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秋光不再温暖,反而显得冷清淡漠,而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浓重思念。这里的“客”字用得甚妙,既指代诗人自己,也映射出一种漂泊异乡、无家可归的情怀。
"一川疏雨平沙牧,半树斜阳隔坞舂"两句,更是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日景色中的静谧与孤寂。疏雨如织,平沙牧牛,半树斜阳映照着那被风吹过的小小坑洞,构成了一幅秋意盎然、宁静致远的画面。
"落叶轻于流俗态,寒花羞作少年容"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微观察。落叶比起世间俗态更显得轻盈,而那寒冷中绽放的花朵,却仿佛还带着一丝青春的羞涩,似乎在向我们展示,即便是在萧瑟秋天,也有生命力顽强绽放的美丽。
最后两句"凭高不碍乾坤眼,兴入晴岚第几重"中,“凭高”指的是诗人登临高处,不仅是身体上的攀升,更是在心灵上对自然、宇宙的深刻领悟。"兴入晴岚第几重"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不尽的向往与探究之情,似乎在询问自己对于这片云海山川的迷恋,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亲情、自然和生命力的深刻感悟,表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爱山依山住,如山不少下。
山中所有多,惟取不容舍。
烟云实交游,松竹乃保社。
尚欠目所穷,披剪宁问槚。
廓然宇宙宽,信矣和无寡。
隐隐彻四垂,万象入坯冶。
初疑彩间错,又若墨匀洒。
造化非适然,一一类见假。
吾友端可人,韵胜不少野。
更将桃李俱,参差移拱把。
时哉须自勉,岁月甚奔马。
得难未易失,讵有长年者。
何妨倒载归,日日无虚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