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思·其一》
《秋思·其一》全文
宋 / 于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远水遥天起断鸿,秋光冷淡客情浓。

一川疏雨平沙牧,半树斜阳隔坞舂。

落叶轻于流俗态,寒花羞作少年容。

凭高不碍乾坤眼,兴入晴岚第几重。

(0)
注释
断鸿:孤雁。
秋光:秋天的景色。
客情:游子的情感或思乡之情。
疏雨:稀疏的雨水。
隔坞舂:隔着山坞的谷物摇曳声。
落叶:飘落的树叶。
流俗态:世俗的浮躁。
寒花:寒冷季节开放的花朵。
凭高:站在高处。
乾坤眼:广阔的视野。
晴岚:晴朗的山岚。
翻译
远方的水面和天空中,孤雁孤独地飞翔,秋天的景色凄清,客人的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满目稀疏的雨水洒在平坦的沙地上,半树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坞,仿佛听见谷物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落叶比世俗的浮躁更加轻盈,寒冷的花朵不愿展现出年轻人的活力。
站在高处,视野开阔,不受任何阻碍,心中思绪随着晴朗山岚的层层叠叠而起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远水遥天起断鸿"一句,以广阔的水面和辽远的天际为背景,捕捉到了秋日飞鸿的孤独身影,展现了秋天萧瑟、物是人非的情调。

"秋光冷淡客情浓"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秋光不再温暖,反而显得冷清淡漠,而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浓重思念。这里的“客”字用得甚妙,既指代诗人自己,也映射出一种漂泊异乡、无家可归的情怀。

"一川疏雨平沙牧,半树斜阳隔坞舂"两句,更是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日景色中的静谧与孤寂。疏雨如织,平沙牧牛,半树斜阳映照着那被风吹过的小小坑洞,构成了一幅秋意盎然、宁静致远的画面。

"落叶轻于流俗态,寒花羞作少年容"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微观察。落叶比起世间俗态更显得轻盈,而那寒冷中绽放的花朵,却仿佛还带着一丝青春的羞涩,似乎在向我们展示,即便是在萧瑟秋天,也有生命力顽强绽放的美丽。

最后两句"凭高不碍乾坤眼,兴入晴岚第几重"中,“凭高”指的是诗人登临高处,不仅是身体上的攀升,更是在心灵上对自然、宇宙的深刻领悟。"兴入晴岚第几重"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不尽的向往与探究之情,似乎在询问自己对于这片云海山川的迷恋,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亲情、自然和生命力的深刻感悟,表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于石

于石
朝代:宋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猜你喜欢

瑞竹即事三绝·其二

纤絺不挂汗如倾,一霎风来梦乍惊。

自是人心有凉思,强将庭叶作秋声。

(0)

柏台自述四首·其四

熬熬内火战骄阳,鹤唳风声便着忙。

波浪翻天谁与渡,却应甘井是慈航。

(0)

和两翁轩

何处又传金碗出,几人争看玉山颓。

幽情不是风期旧,异境难从指顾开。

猿鹤已回尘外驾,烟云休造眼中衰。

未妨一老同巾履,香火终年谢劫灰。

(0)

再次韵奉送禹钦且坚再来之约·其一

涔涔梅雨涨江滨,耿耿僧房借钵人。

秀色惊回随念到,孤怀赢得暂时新。

何妨一笑空诸有,更觉三摩净六尘。

忧患年来倍伤感,送君衰泪不容贫。

(0)

和友人见寄三首·其三

除却吟诗总是尘,道人应笑可怜人。

固知参请能成佛,未到升腾且咽津。

村落风烟常似腊,禅房灯火已如春。

会须随例餐䭔子,聊借明窗暂作邻。

(0)

秀远堂次赵德孺韵

爱山依山住,如山不少下。

山中所有多,惟取不容舍。

烟云实交游,松竹乃保社。

尚欠目所穷,披剪宁问槚。

廓然宇宙宽,信矣和无寡。

隐隐彻四垂,万象入坯冶。

初疑彩间错,又若墨匀洒。

造化非适然,一一类见假。

吾友端可人,韵胜不少野。

更将桃李俱,参差移拱把。

时哉须自勉,岁月甚奔马。

得难未易失,讵有长年者。

何妨倒载归,日日无虚斝。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