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变日已深,人心不如古。
狐狸向人号,鳅鳝为谁舞?
承恩喜则人,怫意怒还虎。
白日当交衢,杀人莫知禦。
官府不敢问,曲意尽摩抚。
生者半逃移,死者空尘土。
礼法徒有名,生民已无主。
矧今居官人,冰炭生肺腑。
中心为私室,藉口誇公举。
何意慕蔺廉,当面成汉楚。
事功无由成,丧乱遽如雨。
上天亦何怒,生民亦何苦?
红日将西沈,悲歌望伊吕。
世变日已深,人心不如古。
狐狸向人号,鳅鳝为谁舞?
承恩喜则人,怫意怒还虎。
白日当交衢,杀人莫知禦。
官府不敢问,曲意尽摩抚。
生者半逃移,死者空尘土。
礼法徒有名,生民已无主。
矧今居官人,冰炭生肺腑。
中心为私室,藉口誇公举。
何意慕蔺廉,当面成汉楚。
事功无由成,丧乱遽如雨。
上天亦何怒,生民亦何苦?
红日将西沈,悲歌望伊吕。
这首元代刘鹗的《感时》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世道变迁中人心不古的社会现象。诗人运用比喻,狐狸和鳅鳝象征着狡诈小人,他们在权力面前摇尾乞怜或投机钻营。"承恩喜则人,怫意怒还虎",形象地刻画出官员的两面性,受宠时如人,失势则如虎,暴虐无情。
"白日当交衢,杀人莫知禦",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暴力横行也无人能制。官府对此不敢过问,只能曲意逢迎,导致生灵涂炭,"生者半逃移,死者空尘土",哀鸿遍野。
"礼法徒有名,生民已无主",表达了对法制失效、民生凋敝的无奈,法律空有其名,人民生活没有保障。诗人痛批当权者的自私与虚伪,他们口称公义,实则为一己私利,"中心为私室,藉口誇公举",与廉吏如蔺相如、廉颇形成鲜明对比。
"事功无由成,丧乱遽如雨",感叹国家大业无法建立,社会动荡如同疾风骤雨。最后,诗人以"红日将西沈,悲歌望伊吕"作结,借日落之景表达对贤臣伊尹、吕尚的怀念,以及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无力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