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其一》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犹记寻梅负酒瓢,当时宾主正丰标。

通宵纵饮烧银烛,搀早催开唤玉箫。

摘艳人亡谁共赏,戴花翁在老无憀。

重来只是新华表,不忍攀枝更折条。

(0)
注释
寻梅:寻找梅花。
负酒瓢:带着酒壶。
宾主:主人和宾客。
丰标:风采出众。
通宵:整夜。
纵饮:畅饮。
烧银烛:燃尽蜡烛。
搀早:天未亮。
摘艳:摘下美丽的花朵。
人亡:人已经去世。
共赏:共同欣赏。
无憀:感到无聊。
新华表:新年景象。
攀枝:攀折树枝。
更折条:再做折枝的动作。
翻译
还记得那次带着酒壶寻找梅花,那时主人宾客都风采出众。
整夜畅饮直到蜡烛燃尽,天未亮就吹响玉箫催花开放。
摘下梅花的人已不在,无人共赏这美景,我这老翁独自戴着花感到无聊。
再次来访,只看到新年的景象,我不忍心攀折树枝以作纪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二月十八日游历至梅庵时,回忆起往昔与主人共饮赏梅之乐的场景。诗中不仅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而且也蕴含着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自然界生机勃发之美的赞叹。

“犹记寻梅负酒瓢”一句,通过词人手持酒瓢游历梅林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的欢乐与主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当时宾主正丰标"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氛围。

“通宵纵饮烧银烛”和“搀早催开唤玉箫”两句,通过夜饮和清晨唤起的情形,描绘出当时宾主之间无拘无束、尽情享乐的情景。这里的"银烛"和"玉箫"不仅是物质上的奢华,也象征着那份难得的惬意与满足。

“摘艳人亡谁共赏”表达了词人面对美景时,主人已不在身边的孤寂感。"戴花翁在老无憀"则透露出词人虽然年华老去,但对于过往美好的回忆仍然充满了温暖和欣慰。

“重来只是新华表”一句,通过再次到访梅庵的情景,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与更新,同时也暗示着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不忍攀枝更折条"则表现出词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过去无法复返的无奈情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词人对友谊、自然和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紫箨粉成应渐密,白云岑起未全高。

惭愧交亲问生事,一溪云鸟满床书。

(0)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

若临瑶池前,想望昆崙丘。

回首见黛色,眇然波上秋。

深沈俯峥嵘,清浅延阻修。

连潭万木影,插岸千岩幽。

杳霭信难测,渊沦无暗投。

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

得意在乘兴,忘怀非外求。

良辰自多暇,欣与数子游。

(0)

感秃鹙潜吟

昔日曾看瑞应图,万般祥端不如无。

摩诃池上分明见,仔细看来是那鹕。

(0)

逐暖来南国,迎寒背朔云。

下时波势出,起处阵形分。

声急奔前侣,行低续后群。

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

(0)

题梨花睡鸭图

昔年家住太湖西,常过吴兴罨画溪。

水阁筠帘春似海,梨花影里睡凫鹥。

(0)

秋馆言怀

蟋蟀已秋思,蕙兰仍碧滋。

蹉跎献赋客,叹息此良时。

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