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飞翠六平峰,琳馆依稀第几重。
心远独随云鹤去,机闲应共羽人逢。
三花影落坛边树,五粒春飘石上松。
借问仙源在何处,白云迷却往来踪。
群山飞翠六平峰,琳馆依稀第几重。
心远独随云鹤去,机闲应共羽人逢。
三花影落坛边树,五粒春飘石上松。
借问仙源在何处,白云迷却往来踪。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游东观》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首句"群山飞翠六平峰"展现了层峦叠嶂的山峰被翠绿覆盖,如同画卷般展开。"琳馆依稀第几重"则暗示了诗人身处的道观隐藏在深山之中,显得隐约而庄重。
"心远独随云鹤去"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仿佛与云鹤一同飞翔,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机闲应共羽人逢"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期待能与修道之人相遇,共享无欲无求的清闲时光。
"三花影落坛边树,五粒春飘石上松"描绘的是道教修炼场景,三花五粒,暗指修炼中的神秘境界,光影斑驳,松香四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借问仙源在何处,白云迷却往来踪"以疑问的方式收束,流露出诗人对于理想中的仙境的追寻,然而却被缭绕的白云所遮蔽,增添了神秘与遥不可及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观的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
千花老无踪,众草来可喜。
欣然得幽寻,我亦病良已。
飞飞两蝴蝶,不悟尘土里。
禽声甚可人,亦似相汝尔。
人生贵惬志,不必须甚美。
三年白沙诗,已费千幅纸。
问君何所乐,赤手费磨洗。
短屏看远山,心作千万里。
此岂画者功,实自一念起。
君当如是观,在此不在彼。
三年读书少馀味,灯火可亲病为祟。
谢侯好事怜我穷,时遣双鱼问憔悴。
交情乃似亲骨肉,学行坐越诸公辈。
胸中万卷书屈蟠,少日力战登诗坛。
下帷却扫谢俗子,冻吟不管儿号寒。
只今食粥已数月,千虑百忧烦笔端。
高才本是栋梁器,苦语终无儒生酸。
乐章短句又清绝,陶写万象嘲江山。
江南草木不得闲,问君何为愁肺肝。
十年行坐想风采,千里魂梦劳追攀。
我无良田归不得,忍穷气味君应识。
囊贮未了岁寒计,学道空愧琳与璧。
交亲零落半鬼录,白日轻去真可惜。
终朝拨火煮芦菔,南山之南待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