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含华十六龄,慈帏口授十三经。
奇文不欲撑天地,大节偏教揭日星。
何姓移刘亡汉室,谁人复楚乞秦廷。
愿从一死明忠孝,碧血应留万古青。
毓秀含华十六龄,慈帏口授十三经。
奇文不欲撑天地,大节偏教揭日星。
何姓移刘亡汉室,谁人复楚乞秦廷。
愿从一死明忠孝,碧血应留万古青。
这首诗是宋代女子徐元娘所作的绝命诗之一,表达了她对忠孝观念的坚守和对自己命运的悲壮抉择。诗中,徐元娘自述在十六岁时已饱读经典,尤其是十三经,显示出她的才情与学识。她虽有才华,却不愿单纯追求个人声名,而是希望以自己的品行和节操照亮社会,如同日星般璀璨。
诗中提到的“何姓移刘亡汉室”暗指自己家族或国家的衰落,可能是指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而“谁人复楚乞秦廷”则暗示了她在逆境中寻求救国之道,甚至不惜向敌方低头,以求保全忠义。最后,她表明宁愿以一死来彰显忠孝精神,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希望自己的忠诚和孝道能流传万世,永垂不朽。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徐元娘作为一个女性在乱世中的坚韧与决绝,以及对传统道德价值的坚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梅子垂垂雨复晴,田歌初报罢春耕。
敲门忽有诗筒至,入手悬知句法精。
应聘申公何日去,草玄扬子几时成。
知君不乐杯中物,事业端期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