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百馀挺,固知为予生。
忽忽有所得,时时闲绕行。
自信或未至,自知或未明。
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
高竹百馀挺,固知为予生。
忽忽有所得,时时闲绕行。
自信或未至,自知或未明。
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高竹八首(其一)》,描绘了诗人对高竹的独特感受。首句“高竹百馀挺”形象地写出竹子的挺拔高洁,仿佛在暗示诗人的品性追求。接下来,“固知为予生”表达了诗人认为这些高竹仿佛是为了他的存在而生长,寓意人与自然的契合。
“忽忽有所得”传达出诗人漫步竹林时,内心忽然领悟到某种道理或心境,但并未明确指出是什么。这种“得”,可能是对生活的感悟,也可能是对人生哲理的顿悟。“时时闲绕行”则描绘了诗人时常在竹林中漫步,享受这份宁静和自我反思。
“自信或未至,自知或未明”两句,诗人坦诚自己对于某些事物的理解尚有不足,对自己的认知也感到模糊,流露出谦逊和自我省察的态度。最后,“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表达了诗人将自己与古代贤者相比较,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心中充满了敬仰和自省的愧疚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高竹,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展现了诗人谦虚内省的人格特质。
流泉不知处,但觉声在耳。
稍盘过上方,泉出绕屐齿。
澄潭如洗盆,一泓长见底。
曾闻故老传,潭实今寺址。
神龙喜听法,风雨向夕徙。
小亭峙其旁,周遭遍桃李。
沾衣湿苍翠,映面半红紫。
晴烘午云热,明濯暮霞绮。
山僧汲泉烹,茗碗颇能理。
经春未见花,偶乐可忘死。
下岭仰见星,烟昏寺钟起。
野色苍然来,徘徊日云暮。
人生几两屐,同辈此间步。
远火细明楼,昏鸦乱归树。
结庐在前溪,十年老蟫蠹。
溪上白云深,笑指吾家住。
颇无车马喧,雅有朋交素。
卬须期共济,利涉问前路。
结网亦何心,褰裳自洄溯。
待月月未升,清风起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