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孤湛,影比有津。曾是名岳,明秀超邻。
器栖荒外,命契飨神。我之怀矣,巾驾悄轮。
理不孤湛,影比有津。曾是名岳,明秀超邻。
器栖荒外,命契飨神。我之怀矣,巾驾悄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荆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内心的感慨。
“理不孤湛,影比有津”,这两句以山水为喻,表达了一种哲理思考。山川之美,不因无人欣赏而减色,正如清澈的水不会因为孤独而失去其本质。这里的“孤湛”和“有津”分别指山的静谧与水的流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
“曾是名岳,明秀超邻”,诗人赞叹荆山作为名山大岳,其景色之明丽与秀丽超越了周围的环境,凸显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地位。
“器栖荒外,命契飨神”,这两句转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在荒远之地,自然之物如同神灵的馈赠,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珍惜。这里的“器”可能指的是自然界的万物,而“命契”则暗示了命运的安排,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之怀矣,巾驾悄轮”,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在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观面前,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宁静,仿佛所有的思绪都随着车轮的转动而渐渐消散,只剩下对大自然深深的敬仰和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在自然面前人类渺小而又崇高的情感体验。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逍遥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北眺沙漠垂,南望旧京路。
平陆引长流,冈峦挺茂树。
中原厉迅飙,山阿起云雾。
游子恒悲怀,举目增永慕。
良俦不获偕,舒情将焉诉。
远念贤士风,遂存往古务。
朔鄙多侠气,岂唯地所固。
李牧镇边城,荒夷怀南惧。
赵奢正疆场,秦人折北虑。
羁旅及宽政,委质与时遇。
恨以驽蹇姿,徒烦非子御。
亦既弛负担,忝位宰黔庶。
苟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誉。
倪宽以殿黜,终乃最众赋。
何武不赫赫,遗爱常在去。
古人非所希,短弱自有素。
何以敷斯辞,惟以二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