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淳以后学无师,嘉绍厌厌士气衰。
何等淫辞南岳稿,不祥妖谶晚唐诗。
三风盍遣郑声放,一日忽惊周鼎移。
欧九登庸柳七弃,昭陵曾筑太平基。
乾淳以后学无师,嘉绍厌厌士气衰。
何等淫辞南岳稿,不祥妖谶晚唐诗。
三风盍遣郑声放,一日忽惊周鼎移。
欧九登庸柳七弃,昭陵曾筑太平基。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学术界和文坛现状的不满与批判。
"乾淳以后学无师"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宋朝乾淳年间(1156-1164年)之后,学术界逐渐失去了真正的指导者和楷模。"嘉绍厌厌士气衰"则指出了在嘉祐到绍圣年间(1055-1064年至1098-1100年),士人之中已经出现了衰败的风气。
"何等淫辞南岳稿"可能是指某些文人的文章过于浮华而缺乏真实内容,"不祥妖谶晚唐诗"则批评了晚唐时期的一些诗歌带有不吉利的预兆和迷信色彩。
接下来的几句"三风盍遣郑声放,一日忽惊周鼎移。欧九登庸柳七弃,昭陵曾筑太平基"则是作者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当时政局的不满和担忧。其中涉及到的“三风”、“郑声”、“周鼎”等都是古代的名词或典故,用以象征政治上的变动和混乱。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时事的敏锐洞察力,同时也体现了方回作为文学家的严肃态度和批判精神。
双岩夹方流,知有至妙蕴。
山石发清晖,草木得馀润。
泉源皆宝气,樵牧骇潜蜃。
仙翁独危坐,华池养水性。
神泽温而栗,骨峭老益劲。
苔矶枕泓碧,时有鱼出听。
糜琼饭潺湲,冲淡意无朕。
余昔从君时,上堂拜姑嫜。
相携上祖冢,岁时持酒浆。
姑嫜相继没,马鬣不在乡。
共君瓯盂饭,清涕流襦裳。
君贫初赴官,有家不得将。
妾无应书儿,松槚自成行。
君别不复归,岁月何茫茫。
长安拥朱绶,执雁事侯王。
岂无一纸书,道路阻且长。
年年酹寒食,妾心良自伤。
君家旧巾栉,至今袭且藏。
谅君霜露心,白首遥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