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白昼永,庭虚民事退。
寻幽何所之,佳宾幸同载。
出门十馀里,仙者馀迹在。
非实固难评,洞壑茅可爱。
绿萝垂长帘,秘景得藏晦。
造深揭苇火,陟险汗渐背。
中宽稍可休,仰视覆圆盖。
石乳忘岁年,物象千万态。
龙泓绀澄碧,溢溜渐飞洒。
阴森毛骨寒,志往力殊怠。
磨崖记名姓,斯游定难再。
人生足离合,世役异屯泰。
清风起林杪,萧瑟动天籁。
归欤亦何求,盈筐采兰艾。
春归白昼永,庭虚民事退。
寻幽何所之,佳宾幸同载。
出门十馀里,仙者馀迹在。
非实固难评,洞壑茅可爱。
绿萝垂长帘,秘景得藏晦。
造深揭苇火,陟险汗渐背。
中宽稍可休,仰视覆圆盖。
石乳忘岁年,物象千万态。
龙泓绀澄碧,溢溜渐飞洒。
阴森毛骨寒,志往力殊怠。
磨崖记名姓,斯游定难再。
人生足离合,世役异屯泰。
清风起林杪,萧瑟动天籁。
归欤亦何求,盈筐采兰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华阳洞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与神秘。开篇“春归白昼永,庭虚民事退”描绘了春日的宁静与悠长,为后续的游历铺垫了背景。接着“寻幽何所之,佳宾幸同载”,表达了对探索未知的好奇与对友人的邀请。
“出门十馀里,仙者馀迹在”引出了一段旅程,暗示着他们将探访古代仙人的遗迹。接下来的“非实固难评,洞壑茅可爱”则表达了对洞穴和周围环境的喜爱之情,即使无法完全评价其真实价值,也足以让人感到愉悦。
“绿萝垂长帘,秘景得藏晦”描绘了洞内绿萝覆盖的景象,隐秘而神秘。通过“造深揭苇火,陟险汗渐背”描述了深入洞穴的艰难过程,以及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中宽稍可休,仰视覆圆盖”则展示了洞穴内部的宽敞与奇特景观。
“石乳忘岁年,物象千万态”赞美了洞穴内形态各异的石乳,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龙泓绀澄碧,溢溜渐飞洒”描绘了清澈见底的水池,水流逐渐洒落,增添了洞穴的生动与活力。
“阴森毛骨寒,志往力殊怠”表现了洞穴深处的阴冷与挑战,但正是这种体验让人心生敬畏。“磨崖记名姓,斯游定难再”表达了对这次探险经历的珍视,希望留下纪念。
最后,“人生足离合,世役异屯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强调了自然之旅的意义。“清风起林杪,萧瑟动天籁”描绘了回归途中清风拂面的宁静与和谐。“归欤亦何求,盈筐采兰艾”表达了对生活简单满足的追求,以采集草药作为旅途的收获,象征着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与探索之乐,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北阙云为堞,东明玉作宫。
猗兰迎晓日,仙掌倚晴空。
笙律随鸣凤,朝仪趁彩虹。
黄麾初入仗,青桂自成丛。
冠屦分前后,图书考异同。
商盘如目击,羲画自心通。
慈燕来三殿,驩谣在九功。
长秋传夜饮,京兆报年丰。
奕奕还嘉祐,绵绵想建隆。
庶僚何所祝,再拜续维熊。
酌以蒲城酒。撷湘累、秋英满泛,介君眉寿。
赠君点漆黟川墨,与印文章大手。
问此别、相逢难又。
三叠阳关声堕泪,写平时、兄弟情长久。
离别事,古来有。十年骨肉情何厚。
对江山千里,共期白首。
夜雨连床追旧事,惟恨音书渐少。
便只恐、炊沙不饱。
翰墨新功收汗马,话书囊、无底何时了。
欢未足,听鸡晓。
尘劳终日谩区区,竟是乾坤一腐儒。
半世饱知荣与辱,新冬顿觉我为吾。
关防向后存心误,检点从前制行粗。
理欲从今罢研究,无工夫处是工夫。
左太冲赋三都十年,门墙藩溷皆著纸笔。
予意其因以寓墨池模仿之妙,而未必徒以诧记事备言之述。
不然则亦焉用是物也。
如公书法,或者得太冲之彷佛乎。
有凤楼之手,以侈其标度。
有香奁之泽,以酝其风骨。体具态全,夫岂一日。
清真之名,公所自出。
世不当徒以考公之词赋,尚可因是著公之翰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