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生明世,学礼仍学诗。
礼以知揖让,诗可知盛衰。
上辅明主圣,下救斯民愚。
坐食万钟禄,出驾驷马车。
否则居岩邱,高卧秋风庐。
谈笑理蓑笠,独钓西江鱼。
男儿生明世,学礼仍学诗。
礼以知揖让,诗可知盛衰。
上辅明主圣,下救斯民愚。
坐食万钟禄,出驾驷马车。
否则居岩邱,高卧秋风庐。
谈笑理蓑笠,独钓西江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男儿形象,生活在明世,注重礼仪与文学修养。他认为学习礼节能理解谦逊与互助,研读诗歌则能洞察社会兴衰。这样的男儿上能辅佐贤明君主,下能教化百姓,过着富贵的生活,乘坐华丽的车马。然而,他也愿意选择隐逸生活,在山林中悠然自得,谈笑间打理渔具,独自在西江垂钓,享受宁静与自由。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淡泊名利的崇尚。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