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六真兴寺阁》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六真兴寺阁》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秦川不为广,南山不为高。

嵯峨真兴阁,杰立陵风飙。

危槛俯翔鸟,跳檐落飞猱。

上有傲世人,身衣白鹤毛。

下视市井喧,奔走何嗷嗷。

萧然倚楹啸,遗响入云霄。

清风吹其裾,冉冉不可操。

不知何所为,岂即非卢敖。

游目万里间,远山如伏羔。

遗语谢世俗,钓鱼当钓鳌。

(0)
注释
秦川:古代指关中地区。
南山:泛指南方的高山。
嵯峨:形容山势峻峭。
陵风飙:形容楼阁屹立不倒,对抗狂风。
危槛:高高的栏杆,危险的扶手。
飞猱:猿猴,这里比喻敏捷的人。
傲世人:傲视世俗之人。
白鹤毛:象征纯洁或超凡。
市井喧:城市中的喧闹。
卢敖:传说中的仙人。
游目:放眼远望。
伏羔:比喻低伏的远山。
遗语:临别的话语。
钓鳌:比喻追求极高的目标,如钓大鱼或巨龙。
翻译
秦川大地并不广阔,南山高峰也不算巍峨。
嵯峨的楼阁真实矗立,仿佛对抗着狂风的侵袭。
高高的栏杆下,鸟儿展翅飞翔,猴子在屋檐跳跃。
楼顶上有人傲视世间,身穿洁白如鹤的羽毛。
向下看,市井间的喧嚣如潮,人们忙忙碌碌声声哀嚎。
他独自倚着柱子长啸,声音直冲云霄。
清风轻轻吹过他的衣摆,飘逸得无法触及。
他心中疑惑,难道自己就是那个卢敖?
放眼望去,万里之间,远山如羊群伏地。
他留下遗言,告别俗世,只愿垂钓能钓到巨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秦川南山之间一座巍峨的真兴寺阁,阁楼耸立,仿佛凌驾于风中。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飞翔的鸟儿和跳跃的飞猱,自比为高洁之人,身披白鹤般的华裳,对下方喧嚣的市井生活表示出超脱的态度。他倚柱长啸,声音直入云霄,衣带在清风中飘逸,难以触及。诗人疑惑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古代仙人卢敖相似,他放眼万里,将远处的山峦比作伏卧的羔羊,表达出远离尘世的志向。最后,他留下遗言,表示自己追求的并非世俗功名,而是如同钓鱼般,志在钓取大海中的巨鳌,寓意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留题金山寺

长江岷山来,灌注天下半。

东行近海门,勇往更瀰漫。

苍峦忽中流,屹立助杰观。

孤根入层渊,秀色连两岸。

我来最奇绝,霜月与璀璨。

褰衣到绝顶,恍若上河汉。

悠然发遐思,俯仰为三叹。

乾坤无馀藏,今古有长算。

更深寂群动,树杪独鸣鹳。

回头唤山僧,为记此公案。

(0)

和董伯玉不向东山久韵·其三

我暂出山去,常忧蕙帐空。

闻君东山乐,爱君古人风。

日暮君不来,碧云蔽高穹。

凌晨戒僮仆,驾言将徂东。

(0)

失调名

花外潮回,剑边虹去,抚寒江千里。

(0)

西斋秋感二十首·其八

明年七帙开,头白焉用悲。

佚乐或早死,老穷君勿嗤。

幼小入学堂,忆我十岁时。

堂宇化为灰,无复同学儿。

二十上京华,生齿何熙熙。

千万骨已朽,世换朝市移。

夜枕念此事,百感心自知。

飒飒落叶堕,浩浩寒风吹。

(0)

句·其四

胚浑凿开元精结,三十六峰排截嶭。

(0)

荆棺峡谚

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