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泥沾粉,鱼浪吹香,芳堤十里新晴。
静惹游丝,花边袅袅扶春。
多情最怜飘泊,记章台、曾绾青青。
堪爱处,是扑帘娇软,随马轻盈。
长是河桥三月,做一番晴雪,恼乱诗魂。
带雨沾衣,罗襟点点离痕。
休缀潘郎鬓影,怕绿窗、年少人惊。
卷春去,剪东风、千缕碎云。
燕泥沾粉,鱼浪吹香,芳堤十里新晴。
静惹游丝,花边袅袅扶春。
多情最怜飘泊,记章台、曾绾青青。
堪爱处,是扑帘娇软,随马轻盈。
长是河桥三月,做一番晴雪,恼乱诗魂。
带雨沾衣,罗襟点点离痕。
休缀潘郎鬓影,怕绿窗、年少人惊。
卷春去,剪东风、千缕碎云。
这首《声声慢·柳花咏》是宋代词人周密的作品,通过对燕子衔泥、鱼儿戏水、花香四溢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新晴景象。"燕泥沾粉,鱼浪吹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生机盎然的春日画面,而"芳堤十里新晴"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的辽阔与清新。
接下来的"静惹游丝,花边袅袅扶春",通过描写柳絮随风飘动,仿佛在扶持着春天的到来,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富有动感的美。词人对柳花的多情和飘泊寄予了深深的情感,回忆起曾在章台与柳花共度的美好时光,感叹其轻盈的姿态。
"堪爱处,是扑帘娇软,随马轻盈",柳花的娇柔与灵动跃然纸上,无论是落在帘幕上还是随风飘过马蹄,都让人喜爱不已。词人将柳花与人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赋予了它们生命力。
下片转向对柳花飘落的描绘,"长是河桥三月,做一番晴雪,恼乱诗魂",以“晴雪”比喻柳花纷飞的场景,触动了词人的创作灵感,却也带来一丝愁绪。"带雨沾衣,罗襟点点离痕",写出了柳花飘落时的凄美,仿佛带着离别的哀伤。
最后,词人担心自己如潘岳般因柳花而添白发,怕惊扰了年轻的闺中人,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卷春去,剪东风、千缕碎云",以东风和碎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消逝,以及词人内心对春光易逝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柳花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同时也融入了词人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咏物之作。
世间何事能感人,诗人题咏为多情。
我亦执笔书长吟,诗吟未竟情已盈。
古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似祇今握手见肺肝,开口无毁誉。
古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何似祇今对床谈子虚,醉歌咍台笑庐胡。
昨宵春月如昼明,与君联诗到三更。
今宵夜雨如盆倾,与君齁齁直到街鼓鸣。
醒来莫问阴与晴,但听檐溜飞泉声。
明朝又作穿云行,巾纱杖竹鞋芒轻。
遇酒酌彼兕觥,逢花赏其芳馨。
见贤者如接芝兰,对俗子譬之蚊虻。
勿与物忤竞,勿为事绊萦。
陶然乐吾真,是谓羲皇人,是谓葛天民。
晴空扬沙春茫茫,柳絮匝岸东风狂。
篷窗两畔高插起,收拾万象供吟章。
眼中物物尽诗料,应接不暇劳迎将。
睡魔欺人晴昼长,坦腹一枕追羲皇。
醒来意兴难说似,石鼎细味煎茶香。
江花无情为谁芳,江草绿嫩肥牛羊。
瀰瀰渺渺水曲折,远远近近山低昂。
各怀邂逅良未恶,隐几抱膝聊徜徉。
故人念我天一方,我亦千里遥相望。
相思用情何日了,带围宽剩羞东阳。
不如且理文字五千卷,搜吟拄腹撑枯肠。
仙事不可考,灵踪閟幽微。
我怀采芝人,寤寐心目怡。
松阴月华冷,竹露晨光晞。
福地萃七贤,语屑落霏霏。
凤鸣怅莫闻,鹤驾邈难追。
斲石出秀句,神物尚凭依。
眷兹玄云英,挺然柱石姿。
孰能鞭万牛,挽此岁寒枝。
臧孙信有后,深慰鲁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