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烛裁衣剪,见帘扑枣竿。
比邻槽黍酒,留客饤蔬盘。
宛宛家人意,凄凄故国欢。
遥怜秋社燕,随处觅檀栾。
霜烛裁衣剪,见帘扑枣竿。
比邻槽黍酒,留客饤蔬盘。
宛宛家人意,凄凄故国欢。
遥怜秋社燕,随处觅檀栾。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和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邻里之间的温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首句“霜烛裁衣剪”,以霜夜中的烛光比喻为裁剪衣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接着,“见帘扑枣竿”描绘了人们在月光下采摘枣子的情景,画面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比邻槽黍酒,留客饤蔬盘”两句,写出了乡间邻里之间相互招待的场景,槽黍酒是当地特色酒品,饤蔬盘则是精心准备的菜肴,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情。
“宛宛家人意,凄凄故国欢”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情感的深切怀念,虽然“凄凄”二字带有一丝哀愁,但整体上还是洋溢着对故乡温暖回忆的感慨。
最后,“遥怜秋社燕,随处觅檀栾”将视角转向自然,秋社燕子在空中飞翔,寻找栖息之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清末乡村社会的淳朴风情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碧苇萧萧风淅沥,村巷沙光泼残日。
隔篱炊黍香浮浮,对门登网银戢戢。
刺舟渐近桃花店,破鼻香来觉醇酽。
举篮就侬博一醉,卧看江山红绿眩。
武陵源深并溪入,无数桃花闹春色。
水面红云欲崩坏,波间烂锦光相射。
昔人误行偶见之,归来醉眼眩红碧。
秦时鸡犬不闻声,但觉晓窗烟雾白。
那知紫府亦仙源,此华万树烧晴川。
少年苾刍谁教汝,照花作意开幽轩。
灵云说悟被花笑,南泉欺客花不言。
何如睡足无一事,倚栏红雨春风颠。
愁来想见故山路,未归先作山中篇。
悉如羊公鹤,氋氃费推遣。
心如旋磨驴,日夜团圞转。
夫子为讥诃,譬说颇蔓衍。
愁心得少休,忽作象鼻卷。
出门无所诣,地坐息疲喘。
路穷辄一笑,兴尽复回反。
风光闻布谷,人家初煮茧。
倚藤望九峰,层叠分浓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