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
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
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
草堂背岩洞,几峰轩户前。
清渠匝庭堂,出门仍灌田。
半崖盘石径,高亭临极巅。
引望见何处,迤逶陇北川。
杉松几万株,苍苍满前山。
岩高瞹华阳,飞溜何潺潺。
洞深迷远近,但觉多洄渊。
昼游兴未尽,日暮不欲眠。
探烛饮洞中,醉昏漱寒泉。
始知天下心,耽爱各有偏。
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独然。
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
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
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
草堂背岩洞,几峰轩户前。
清渠匝庭堂,出门仍灌田。
半崖盘石径,高亭临极巅。
引望见何处,迤逶陇北川。
杉松几万株,苍苍满前山。
岩高瞹华阳,飞溜何潺潺。
洞深迷远近,但觉多洄渊。
昼游兴未尽,日暮不欲眠。
探烛饮洞中,醉昏漱寒泉。
始知天下心,耽爱各有偏。
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独然。
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远离战乱、安逸自在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开篇便提到“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但诗人的心态却是超然物外,寻找一处可以终老的地方。
阳华洞中人生活自在,不知世间纷争,这种宁静祥和的环境让诗人产生了留恋之情。草堂背靠岩洞,清渠环绕庭院,半崖盘石小径通向高亭,景色宜人。
诗人游览之间,对自然美景充满赞赏之情,“引望见何处,迤逶陇北川”中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好奇和向往。杉松成荫,苍苍覆盖前山,岩高瞹华阳,飞溜潺潺,都是对景色的细腻描绘。
洞深而迷离,让人难以辨识远近,只觉洄渊不断。昼日游玩兴致未尽,到了夜晚也不愿眠去。这段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投入,以及对生活的享受态度。
探烛饮洞中,醉昏漱寒泉,是一种超脱尘世的放松和愉悦。最后,“始知天下心,耽爱各有偏”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破和淡然,同时也反映出对陶家高逸生活方式的赞同。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于安静、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越。
去年春旱种不移,后来虽雨那及时。
至今田野有菜色,麦熟未救民啼饥。
今年雨泽知时好,出水秧针随处早。
晴无十日雨辄随,雨及一犁日还杲。
天心一念本好生,去年今年何爱憎。
古来藏室五千字,每叹凶年由大兵。
祇今崆峒才小熟,沟壑未苏犹五六。
兵端倚伏讵可量,且愿藩篱谨西蜀。
以蜜为酒,昉于东坡,托诗以传,百世不磨。
然而浊为贤而清为圣,泛为醪而盎为酂。
自古以降,厥名孔多,要皆不以甜称,惟少陵昌黎始有如蜜若饴之歌。
岂时人酸咸之嗜大概略同,予固未辨其趣之如何也。
取民狼走羊,胜之楚克庸。
孰知号召初,已赋大小东。
贤侯守此道,力若拔山雄。
深堂玩阒寂,翠影环蒙笼。
泛应得天游,静镇副上衷。
乐知前池鱼,吟当北窗风。情寄埃?外,俗自和气中。
高吟与杰作,铿谹而舂容。
无欲民自朴,契钥今古同。
即今美化孚,袖手自即功。
坐令鞭蒲捐,宁遣马力穷。
我心偕郡人,会当志愿从。
新年锋车南,帝渥看稠重。
政声颍川上,可庸不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