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六鸳鸯梦作成。水风吹过又斜曛。
笑指一湖春水碧,映罗裙。
替数华年排雁柱,学梳轻鬓薄蝉云。
新识春愁浑却似,月三分。
卅六鸳鸯梦作成。水风吹过又斜曛。
笑指一湖春水碧,映罗裙。
替数华年排雁柱,学梳轻鬓薄蝉云。
新识春愁浑却似,月三分。
这首《摊破浣溪沙》描绘了一幅春日湖畔的柔美画卷,细腻地展现了女子的内心情感与外在景致的交融。
首句“卅六鸳鸯梦作成”,以“卅六”这一数字暗示梦境的丰富与复杂,仿佛在说这位女子在梦中经历了无数与鸳鸯相关的美好场景,充满了浪漫与幻想。接着,“水风吹过又斜曛”描绘了日暮时分,微风轻拂水面,夕阳斜照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笑指一湖春水碧,映罗裙”一句,通过女子的微笑和她所指的碧绿湖水,以及湖水中映照的罗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愉悦与满足。这里的“映罗裙”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和谐,也象征着女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替数华年排雁柱,学梳轻鬓薄蝉云”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女子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她用雁柱(可能是某种乐器或装饰品)排布,似乎在度过时光,同时也学着梳理轻柔的发髻,如同蝉翼般的轻盈,这既体现了女子的闲适生活,也暗含了对岁月流逝的敏感感知。
最后,“新识春愁浑却似,月三分”则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在春天里新产生的淡淡忧愁,这种忧愁仿佛是月光的三分之一,既微妙又难以言喻,既是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也是对内心情感细腻捕捉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美景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清末女子生活的闲适与内心的细腻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
高楼迢遰想金天,河汉昭回更怆然。
夜如何其夜未央,闲花照月愁洞房。
自矜夫婿胜王昌,三十曾作侍中郎。
一从流落戍渔阳,怀哉万恨结中肠。
南山幂幂兔丝花,北陵青青女萝树。
由来花叶同一根,今日枝条分两处。
三星差池光照灼,北斗西指秋云薄。
茎枯花谢枝憔悴,香销色尽花零落。
美人长叹艳容萎,含情收取摧折枝。
调丝独弹声未移,感君行坐星岁迟。
闺中宛转今若斯,谁能为报征人知。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
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
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
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
赖此东楼夕,风月时翛然。
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
背春有去雁,上水无来船。
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
平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
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
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
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